12月15日,以“數字領航 互利共贏”為主題的2022世界工業互聯網產業大會在青島開幕。這是世界工業互聯網領域第八次頂級盛會,來自國外內工業互聯網領域的頂級一線專家和行業巨擘匯聚一堂,圍繞24條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共同分享數字經濟時代前沿理論,共創工業互聯網產業發展新格局,發出青島工業互聯網“時代強音”。
王京剛博士作為分享嘉賓發表主題演講王京剛博士作為數字化轉型與戰略競爭的權威專家,曾擔任多個省級“優勢產業集群+數字化轉型”的課題負責人,作為分享嘉賓,發表了《產業數字化與全國統一大市場》的主題演講。王京剛博士先從兩個循環經濟、工業互聯的案例入手,分享了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進行改造的案例,并指出國內很多冠軍企業無法再放大的原因是還沒有形成全產業鏈商業模式的構建,還在強調單一環節技術的改善。
王博士認為,在過去很多年中,歐洲形成了大量的產業卡特爾(壟斷)模式,制定了很多行業規則和標準,限制了國內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發展。但隨著中國新能源等技術的創新,中國很多企業也抓住了時代機遇,一些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形成了自己的產業卡爾特,自主制定了行業標準,短短三年,在傳統汽車行業以每年4%增速的情況下,就實現了從4.5億產值到70億產值的指數型增長目標。由此可見,在工業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的大背景下,產業的機遇也出現了,企業在關注場景、關注技術升級的同時,也需要放眼全產業鏈,找出戰略性的增長機遇。如特斯拉的利潤鏈條中,除了汽車的交易,還產生了大量的“碳”資產的交易,其利潤甚至多過于汽車交易本身的利潤。
所以,今天我們對數字經濟和工業互聯網轉型的思考,如果停留在第一個維度上,僅限于產品的改造、車間的改造、技術等產業鏈要素局部的改造,相當于只是在存量上做調整。但經濟要崛起,產業要發展,核心還是要創造新的增量出來。而產業集群形成后,產品的供需兩端都能抓起來,才能順利實現大市場和數字化轉型。最后王博士指出,一個企業從企業端走向產業端,并不是說讓每個企業都要去挑頭做產業鏈,而是讓企業都具備平臺戰略思維、整合思維,也就是黑海戰略,抓好數字化、新能源、新技術三輛馬車,共享、共產。也只有產業集群的模式,才能讓企業邊際成本趨向為零,所以發展產業集群,是B端經濟能夠崛起的核心。所以今天大會的舉辦,也是我們從開展企業數字化轉型,到構建產業互聯網生態最好的實踐和探索。
此外,王京剛博士還和王維先生、康志剛先生、海信信息科技馬嘉林先生,一起參與了梁院長主持的圓桌交流論壇,本次圓桌交流以“開源賦能·智慧共享”為主題,共同探討國內開源發展趨勢、最新技術成果和最佳應用實踐。關于什么是開源,王京剛博士認為是開放和融合,開源技術突破了組織能力和技術研發的邊界,從人文上來說是人類一種平等、開放、包容、貢獻的精神。開源模式,也將加速賦能軟件迭代升級、促進產用協同創新、推動產業生態完善,成為全球軟件技術和產業創新的主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