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親子溝通這個話題,其實有太多太多值得講的內容。前面幾篇文章已經跟大家談了很多,今天接下來把最后幾種類型的溝通方式弊端跟大家一起分享。
8、贊揚、贊同
常用語句:
太棒了,沒想到你這么優秀!
寶貝,你在媽媽眼里永遠都是最好的!
我真的為你感到無比的驕傲……
導致結果:
對于此類溝通方式,在我們生活中實在太常見。無數家長受到“賞識教育”的洗禮,于是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難聽到諸如此類的贊揚聲。當然,在這里我并非說不要去贊揚孩子,而是凡事都要有個度,適可而止,物極必反的道理,想來是再簡單不過了。
①、過多的表揚、贊美,會讓孩子飄飄然,當沒有得到父母及時的表揚時,孩子就會默認這件事自己沒有做好,是父母不接受,不認可的,從而否定自己;
②、會讓孩子感覺被操縱了。“哎呀,寶貝按摩太舒服了!”(潛臺詞:操縱孩子繼續按下去,不要停。中獎了嗎?);
③、推斷父母在贊揚他們的時候并不了解真實情況。“唉,等你們了解真實情況,你就不會這樣說了。”;
④、會讓孩子感到尷尬,不舒服。“好了,不要說了,我哪有你們說的那么好?(尷尬……)”
9、分析、分解
常用語句:
你不想跟她們在一起玩了,是因為你嫉妒她們關系太好了,對不對?
你之所以那樣做,是因為你……對嗎?
這個事情其實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待,首先……其次……然后……
導致結果:
①、孩子會感覺自己被看透了,從而產生挫敗感;
②、會因為父母正確的分析而感到尷尬;
③、會因為父母錯誤的分析而感到憤怒,產生反擊。“我沒有像你們想的那樣想,我恨你們,在你們眼里我就是那樣的嗎?”
④、讓孩子產生自卑感,會覺得自己很笨,不夠聰明,從而拒絕與父母進一步溝通。“還有什么好說的呢?反正你們都知道,你們看起來比我還懂我。”
10、安慰、同情
常用語句:
放心吧、一切都會過去的!
別傷心了,沒有什么大不了的!
別擔心,過一段時間他們就或發現自己錯了,會再來找你的……
導致結果:
①、有時候安慰只會讓孩子確信父母不理解他。“如果你們真的懂我,就不會說出這么輕松的話了”;
②、偽裝自己,因為孩子會覺得你不愿意看到他這樣的狀態,從而封閉進一步溝通的念頭;
③、情緒積壓,將還沒有宣泄出來的情緒積壓下來,長時間積壓會導致要么爆發,要么被壓垮。
11、調查、質問
常用語句:
你從學校到家最多半小時,你現在才回來,你到底干嘛去了?
什么?你到底怎么想的?你給我說清楚!
……
導致結果:
①、讓孩子缺乏信任感:“你問這么多,就是不相信我”;
②、感到威脅;
③、提問 會限制一個人的自由溝通權利,讓被問者只能在一定范圍內做出回答;
④、感到壓力、被動,覺得必須按照你的方式來進行講述,在這樣的壓力下,孩子會關閉自己的溝通頻道,漸漸的不再與父母溝通。
12、分散注意力、轉移話題
常用語句:
別想多了,我們去吃東西吧
好了,我們先說說別的開心的事吧……
……
導致結果:
①、讓孩子覺得你對他的感受不感興趣,不想了解他真正的感受;
②、當孩子需要表達時是很專心,很認真的,轉移話題會讓對方覺得很受傷;
③、情緒積壓,問題被遺留;
④、感覺到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從而封閉自己,漸漸關閉給父母表達的心門,拒絕再與父母做任何的分享和溝通。
—————————————————————
以上12種溝通方式的誤區,你明白了幾條呢?
每個孩子生下來都是開放的,早期的時候都會粘著父母說各種各樣的事。那么你的孩子是從什么時候開始不再與你溝通呢?親愛的朋友們,千萬不要等到孩子已經關閉了溝通的大門然后才心急如焚,那樣只會得不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