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產業研究、建筑企業市場機會與破局發展
王傳寶教授
可根據客戶需求,調整授課提綱
課程提綱:
一、新能源概述
1、新能源的概念
——我國的新能源大致主要分成了8種,依次是太陽能、風能、核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氫能、海洋能、可燃冰(天然氣水合物)。
2、新能源發展現狀
——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源化利用、氫能制備、儲能技術、動力電池等
3、我國新能源在世界處于領先位置
4、新能源的發展前景
二、新能源國家政策、規劃解讀及未來發展態勢
1、2022.03.22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
相關內容:
(1)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比重達到39%左右;
(2)加快發展風電、太陽能發電。全面推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和高質量發展,優先就地就近開發利用;
(3)有序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集中式開發,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
2、2022.05.30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相關內容:
(1)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促進新能源開發利用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推動新能源在工業和建筑領域應用;
(2)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著力提高配電網接納分布式新能源的能力,完善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制度,穩妥推進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交易;
(3)完善支持新能源發展的財政金融政策,引導全社會消費新能源等綠色電力,完善綠色電力證書制度,推廣綠色電力證書交易,加強與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有效銜接。
3、2022.06.01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生態環境部、住建部、農業農村部、中國氣象局、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發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
相關內容:
(1)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發電量達到3.3萬億千瓦時左右。“十四五”期間,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量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超過50%,風電和太陽能發電量實現翻倍。
(2)2025年,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總量消納責任權重達到33%左右,可再生能源電力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達到18%左右。
(3)統籌推進陸上風電和光伏發電基地建設,加快推進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的大型風電太陽能發電基地;有序推進海上風電基地建設;積極推進風電和光伏發電分布式開發。
4、未來發展趨勢
(1)新能源未來發展前景廣闊: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實現要求新能源必須跟上
(2)31省“十四五”光伏發展重點及裝機目標
三、市場機會:建筑企業應重點關注風電、光伏發電和儲能
1、市場空間廣闊
——根據“雙碳目標”,2025和2030年我國風電、光伏裝機總容量占比分別要達到20%和25%,而2020年底我國風電、光伏裝機總容量占比僅為11%,可以預見的是我國風電、光伏產業將面臨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同時,儲能作為新能源的“標配”,一般按照一定比例配建,在風電光伏大發展的背景下,儲能產業也將迎來較大發展。
2、項目施工量大,可滿足施工需求
——一般來說,風電、光伏、儲能及風光儲一體化項目投資總額都在數十億以上,項目工程量大,可幫助基建企業實現“通過投資帶動施工”,為帶來施工業務。
3、投融資模式清晰,且盈利情況較好
——新能源基建投融資模式PPP模式(包括BOT、BOO等)、特許經營模式(包括BOT、BOO等)、F+EPC等。從投資收益來看,新能源基建項目一般來說投資收益相對較好且投資回收期處于較為合理區間。
4、從基建角度考慮,可重點關注的領域風電、光伏發電和儲能及光伏儲一體化。這些細分行業在新能源領域發展相對成熟,在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催化下,應用進一步拓展,并且風電、光伏發電和儲能“大基地”施工量大,與基建領域協同性強。
5、從市場前景看,“十四五”期間我國風電、光伏發電、儲能年均新增裝機規模均在50GW以上,前景廣闊。
6、從市場競爭來看,目前處于“群雄逐鹿”的格局。
7、從投資收益情況看,整體表現較好。
8、整體來看,新能源項目可作為一種較好的投資選擇,對具體項目而言,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四、新能源基建項目投融資模式分析
(一)新能源基建項目主要投融資模式包括PPP、特許經營和EPC+F模式等。
1、PPP模式
——財政部庫中新能源項目數量較為有限,操作模式上有BOT、BOO模式,項目回報模式有純使用者付費或使用者付費+可行性缺口補助。
2、特許經營模式
——操作模式上,有BOO、BOT等多種類型,項目回報模式多為使用者付費及相關行業政策約定的補貼。
3、F+EPC模式
——F+EPC模式是公開招標確定項目的投資建設人,由投資建設人負責項目設計、采購、施工建設以及籌資或協助項目融資,簡言之就是工程總承包加投融資。
(二)新能源基建項目融資分析
——新能源基建項目投資金額大,而約有一半以上的成本屬于設備等重資產投資。
1、銀行貸款、股東借款等常規融資方式
2、融資租賃(直租、回租)
3、經營租賃
4、項目融資等
五、行業、產業、代表企業區域發展狀況特征(主要聚焦華東、華南)
(一)光伏行業、產業、代表企業區域發展狀況特征
1、概念辨析:集中式光伏電站與分布式光伏電站的區別
2、中國十大光伏發電公司排名
3、光伏企業的區域分布特征
(1)區域分布:中國的光伏企業主要分布在華東,也就是江蘇和浙江這兩個地方。
(2)生產基地:目前基本上都往西部轉移,主要在內蒙,新疆,四川,云南等。
(二)風電行業、產業、代表企業區域發展狀況特征
1、中國主要風電發電公司排名
2、風電發電企業的區域分布
(1)就區域分布來看,我國風能主要分布在以下四個區域:
①“三北”(東北、華北、西北)地區風能豐富帶
②東南沿海地區風能豐富帶
③內陸局部風能豐富地區
④海上風能豐富區
(2)《規劃》布局的大型風電光伏基地主要位于我國西部和北部地區
(3)概念辨析:集中式風電、分布式風電、分散式風電的定義
六、風能、光伏產業及產業鏈發展分析,以及各產業鏈固定資產(廠房、園區)需求特征分析
(一)我國光伏產業及光伏電站的產業鏈及發展機遇
1、我國十四五時期加快光伏電站建設的政策導向
2、光伏產業的產業鏈構成、產業鏈主要企業分布及市場機遇
3、光伏電站建設規劃布局及項目的區域儲備情況
4、光伏電站項目的主要投資主體及投融資模式分析
5、建筑光伏市場崛起,BIPV接力BAPV迎來新發展
——政策引導下的光伏建筑必將迎來巨大的投資機會
6、建筑企業進入太陽能行業機會分析
(1)對于建筑企業而言,光伏產業鏈上游和中游與建筑行業相關度較低,很難跨行業進入。
(2)但是產業鏈下游光伏電站的投資、建設和運營與建筑企業有較高的相關度,尤其是其中的BIPV (建筑光伏一體)細分市場,目前仍處于起步階段,作為建筑與光伏的交叉行業,建筑光伏體現出高定制化特征,對參與企業的光伏組件設計開發和傳統建材的設計施工能力都提出了較高要求。
(3)傳統光伏企業缺少建筑施工經驗與技術,短期內難以獨立進入建筑工程市場。
(4)為了減少拓展市場的難度,也為了避免因缺少建筑施工技術和經驗而影響最終項目質量,光伏企業普遍選擇與建筑工程企業合作尋求技術支持。
(5)BAPV/BIPV光伏行業的典型合作經營模式案例
——目前國內已有多項成功的合作案例,包括晶硅企業隆基股份與森特股份、薄膜組件企業龍焱科技與中國建筑興業等,預計未來這將成為BAPV/BIPV光伏行業的典型合作經營模式。
7、光伏產業鏈固定資產(光伏電站、廠房、園區)建設是建筑行業進入光伏產業的商機
8、集中式光伏電站的商機挖掘
(1)集中式光伏電站項目開發流程:規模大,通常占用土地、水面等,地面式選址選項多,且不斷拓展出新的用地模式,地面式選址集中在山體、灘涂、沼澤、戈壁、沙漠、受污染土地等閑置或廢棄土地上。一經完成相關手續建設完成可持續享受國家標桿電價補貼,因此收益穩定。
(2)項目施工圖階段
(3)項目建設實施階段
——建設施工八大階段:開工準備階段;土建、安裝工程及送出線路施工階段;工程調試階段;設置安全標識,啟動驗收階段;發電試運行,即初步驗收階段;工程移交生產驗收階段;竣工驗收階段;出質保驗收階段。
(二)我國風電產業及風力電站的產業鏈及發展機遇
1、我國十四五時期加快風電發電建設的政策導向
2、風電產業的產業鏈構成
3、風電產業的產業鏈主要企業與地區分布
4、風電產業的市場機遇
5、風力電站建設規劃布局及項目的區域儲備情況
6、風力電站項目的主要投資主體及開發模式分析
(1)風電開發方多為民營企業,相當部分為中小型民營企業,而項目的持有方一般為國企
(2)開發模式——自主開發與收購并行
——自主開發模式
——并購模式
7、建筑企業進入風電行業機會分析
(1)對于建筑企業而言,風能產業鏈上游的原材料及零部件制造和中游風機總裝,由于行業跨度過大且競爭激烈,所以很難進入。下游的風電投資、施工及運營環節,雖然與建筑行業相關度較高,但是行業存在較高的資金和技術門檻,建筑企業若想進入,也有較大的難度。
(2)建筑企業不僅需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還要在技術和專業人才方面有一定的儲備,方能考慮進入風電行業。
(3)建筑企業如要進入風電行業,可以從陸上風電場、海上風電場及分散式風電三個細分領域中先選擇一個嘗試進入。
(4)海上風電市場機會分析
——國家重點建設山東半島、長三角、閩南、粵東和北部灣等海上風電基地
——中國海上風電行業區域熱力地圖
——從區域分布來看,我國海上風電行業企業分布較為集中的區域為廣東省、山東省和江蘇省,相關企業數量均超過100家。
——中國海上風電產業鏈全景梳理
8、風電產業鏈固定資產(風力電站、廠房、園區)建設是建筑行業進入光伏產業的商機
9、建筑企業能夠參與光伏建設板塊
(1)風電設備生產制造廠房建設項目
(2)風力發電站和風力發電儲能站建設項目
(3)風力發電設備安裝工程建設項目
10、建筑企業能夠參與光伏建設板塊需要突破四大壁壘
(1)工程資質壁壘
(2)技術壁壘和專業人員壁壘
(3)資本壁壘
(4)開發壁壘
11、國內風力發電項目專業工程主要經營模式
(1)承發包模式
(2)主要施工內容及施工界面劃分
(3)專業工程的深化設計
(4)專業工程的驗收
12、施工企業布局風電發電業務的幾點建議
(三)儲能(電化學儲能)的產業鏈及發展機遇
1、儲能方式的分類與發展方向
(1)儲能方式的分類
——儲能技術包括熱儲能、電儲能和氫儲能等。
(2)目前最成熟的電力儲能方式主要是抽水蓄能
——在電儲能中,抽水蓄能是目前最成熟的電力儲能技術,主要用于電力系統削峰填谷、調頻調相以及緊急事故備用等。抽水蓄能在20世紀90年代已經實現了商業化應用,但效率相對較低,建站條件苛刻,未來發展空間有限。
——隨著能源結構變化,供電安全提上日程,儲能成為解決用電安全的主要手段。作為儲能最重要的方式,抽水蓄能得到了國家政策大力支持,未來抽水蓄能將進入高速增長,且鼓勵社會資本進入的階段。水利水電工程企業擁有抽水蓄能工程建設經營,有大多擁有水電運營資產,布局抽水蓄能電站可能性較大,未來有望充分受益抽水蓄能發展。
(3)電化學儲能是發展方向
——電化學儲能是目前應用范圍最廣、發展潛力最大的電力儲能技術。
——南網儲能:電化學儲能在建及儲備項目以南方五省為主
(4)風光儲一體化
——考慮到風光等電源具有間歇性和波動性,搭配儲能能夠幫助風光在發電側降低棄風和棄光率、在電網側通過輔助服務維持穩定運轉、在用戶側削峰填谷或當備用電源,因此儲能成了能源基地必不可少的元素。
——“十四五”期間,國家非常重視風光與儲能以及其他電源的協調互補,以此來實現各類能源產業鏈的全面發展,打造完整的清潔能源體系,“十四五”規劃中重點建設的9大清潔能源基地,均為“風、光、儲”一體化多能基地。
2、我國十四五時期加快儲能產業建設的政策導向
3、分布式儲能和集中式儲能有哪些區別?
4、電化學儲能產業的產業鏈構成
5、我國電化學儲能產業鏈分析
(1)上游環節發展分析:市場概況、市場格局與技術趨勢
(2)中游環節發展分析:市場概況、市場格局與技術趨勢
(3)下游環節發展分析:市場概況、市場格局與技術趨勢
6、我國電化學儲能產業的產業鏈主要企業與地區分布
7、我國電化學儲能產業的市場機遇
8、我國電化學儲能產業鏈固定資產(廠房、園區)建設是建筑行業進入光伏產業的商機
(四)建筑企業進入其他新能源行業的機會分析
1、建筑企業進入氫能行業機會分析
——對于建筑企業而言,若想進入氫能行業,可以重點關注加氫站的工程建設項目機會。加氫站是對下游氫燃料電池汽車進行氫氣加注的站點,是近幾年新能源發展的產物,目前屬于新興項目。加氫站的建設是一項新生的復雜系統工程,屬于工程建設的范疇,與建筑企業的業務相關度較高,建設方的管理人員幾乎都是從零開始了解其中的建設內容,所以建設方更傾向于采取總承包模式,建筑企業相對更容易發揮自身工程項目管理的經驗和建設施工的專業優勢。
2、從可行性、經濟效益等考慮,建筑企業現階段宜放棄進入以下新能源行業機會
(1)建筑企業進入核電行業機會分析
(2)建筑企業進入生物質發電行業機會分析
(3)建筑企業進入地熱行業機會分析
(4)建筑企業進入海洋能行業機會分析
七、破局發展:建筑類央企進入新能源領域的幾點建議
1、應該怎么干?
——現在在哪里?
——打算去哪里?(干什么?)
——如何去那里?(怎么干?)
2、怎么干:應對新形勢、新問題
3、應當做什么
(1)發現新趨勢
(2)抓住新機遇
(3)迎接新挑戰
(4)甄別新風險——區分行業與單個企業,風險不同
(5)做出新應對
4、建筑企業應重點關注風電、光伏發電和儲能
5、光伏建筑是建筑企業進入新能源領域的最好入口
6、固定資產(廠房、園區)建設是建筑行業進入光伏產業的商機
7、在人才、工程資質、技術儲備等方面做好準備,突破壁壘
(1)工程資質壁壘
(2)技術壁壘和專業人員壁壘
(3)資本壁壘
(4)開發壁壘
8、經驗借鑒:中國能建的案例
——中國能建投資建設的崇左市“風光水火儲”一體化綜合能源基地首個地面集中式光伏項目
9、干中學:先做起來,從無到有,再做好做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