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正在和一群裝備和自己差不多的敵人殊死搏斗時,突然有人說,就在山的那邊海的那邊,只有的落后武器,老百姓還不比你這里少,你該怎么辦?
對!二話不說,殺過去!
就像當初改革開放的中國,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就像一塊流油的肥肉,散發著巨大財富的香味!現在的印度也是這樣,所以華為去了、小米去了、阿里去了,百度去了,一大波中國企業近些年都在搶灘印度!
今天,坤鵬論就和大家說說,印度的市場到底有多么誘人,吸引著國內企業蜂擁而至!因為大家公認的是,印度是全球最后一個有機會誕生市值千億美元公司的地方。
先看看阿里都做了什么?
阿里今年絕對要大舉進軍印度電子商務,印度電子商務和電子支付市場的五只大牛是:Flipkart、Amazon、eBay、Snapdeal和Paytm,目前混戰狀態中!
其中Paytm和Snapdeal早在2014年就獲得了阿里螞蟻金服的投資,而Paytm在2015年又兩次再獲阿里投資,前前后后一共投了Paytm15.15億美元!
近期傳聞說阿里要繼續提高Snapdeal的持股比例,并100億美元入股印度電商Flipkart。全面圍剿美國電商!
坤鵬論認為,阿里投別的可能不靠譜,但投電商和支付,那真可謂是天下無敵手!
一、我們和他們,冰火兩重天!
現在國內市場競爭已經慘烈到了慘不忍睹的狀態,以手機為例,2015年,智能手機滲透率已超過90%,華為、小米等廠商拼得頭破血流,產品之外的廝殺成本不斷高企!各家老總甚至不惜赤膊上陣,耍猴、自拍、說大話,撕逼、搞怪、無底限,營銷招數已經完全超越了流芳千年的36計,拍案叫絕之后,是企業營銷大拿們的無數血和汗!
再加上中國經濟近兩年持續低迷,已經到了側供給,去庫存的艱難階段。
反觀印度,正處于蒸蒸日上的發展階段,2014年GDP增長率為7.3%,2015年GDP增長率7.6%,印度財政部長賈特里甚至高喊說,如果條件具備,印度年度經濟增速最高可以達到9%。并稱印度經濟到達了一個“甜蜜點”,將有機會展開“大爆炸式改革”。而那個親力親為去招商引資的莫迪更是提出了:
接手中國制造,通過減少行政審批、簡化稅收制度、吸引境外企業投資,全力推動“印度制造”戰略;
發揮印度IT優勢,通過高速寬帶網絡建設,打造“數字印度”。
可恨呀可恨,但誰讓咱們中國制造成本逐年上升,甚至已經接近美國本土!但是在印度、越南等國勞動力成本才是中國的四分之一!富士康、華為、TCL等紛紛跑到印度開廠了!
二、人多不光勢眾,關鍵每個人都冒著金錢的光芒
道理很簡單,就像當初外資紛涌到中國一樣,人多好辦事,開廠好招人,人多好賺錢,吃喝拉撒睡哪個不用錢?印度在人口上僅次于中國,12.5億!關鍵是以前底子薄有些落后,現在增長勢頭好,錢越掙越多,錢自然也越花越多!還有比中國強的是,人口增長速度未來絕對超過中國,人口總數成為世界第一指日可待,咱們放開二胎也沒用,趕不上趟兒了!印度在人口上還有個優勢,那就是人口結構偏向年輕化。
這些就是印度的巨大想像空間!誘惑著商人前仆后繼,爭先恐后!
舉個例子:2015年印度的智能手機普及率剛過10%,中國是72%!要是你是手機廠商,絕逼要去印度大大地開疆拓土吧!對了,再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專業調查機構說:印度智能手機未來五年的增長率將保持在36%左右。中國咱們以前說過的,增長率未來會在個位數徘徊!
三、已經有探路小妖巡好了山,探好了路
有報道說,目前,在印度市場做得好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反而是一些非巨頭企業,如UC、獵豹移動、APUS和茄子快傳。他們在印度成長得如魚得水,游刃有余,幸福得像花兒一樣!
他們為中國互聯網公司探好了路,證明了印度是個絕好的市場:
1、印度政府對于外來互聯網公司的態度也相對開放,很少有牌照管制。甚至連電信等敏感行業也是放開的。
2、手機便宜,網費低廉,2G流量的套餐,只需要花10元左右,印度要進入移動互聯網,傳統勢力阻力很小,更容易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
3、印度公共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即使一線城市,斷電,跳電等現象經常發生,所以,印度整體更偏向于發展無線通信,這就意味著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呀!
4、運營商市場過于分散,造成印度的運營商對手機渠道的控制力很弱,這給中國手機公司帶來巨大商機。
5、O2O領域除針灸和養生等中國特色模式不適合外,所有中國的互聯網模式都能在印度找到很大用戶需求,尤其是內容產品,比如拍照、音樂、視頻、聊天和新聞資訊類軟件等。
6、大部分印度創業項目的商業模式和業務模式,都是十幾年前中國流行過的,對于這些模式的判斷及如何支持,中國互聯網公司太輕車熟路了,絕對一投一個準!
7、印度人民的用戶習慣和中國百姓蠻像,比如:喜歡內容看新聞、喜歡社交愛聊天,像小米這種擅長做粉絲互動和社會媒體營銷的公司,通過社交工具很快打開了市場。
8、印度市場整體正蓬勃發展,市場環境還是以性價比為主,像國內已經失效的,以千元手機為代表的性價比產品競爭策略完成可以復制。
四、印度已經有諸多對標產品,民眾教育成本為零
目前,印度本土企業在電商和生活服務類市場做得很好。天貓、淘寶、京東、攜程、滴滴、美團和58趕集等中國公司都能在印度找到對標產品,正如當年很多中國公司對標美國模式一樣。所以可以省去高額的用戶教育成本。不廢話,上來就開干!爽!
五、印度人才也濟濟,還有牛X海歸們
相比中國,印度有先天的語言,說英語!國際化無障礙,全世界的信息無障礙共享!
還有就是印度以承接全球軟件編寫外包的業務世界聞名,“印度服務”與“中國制造”都揚名海外。
所以培養了大批IT人才,中國公司不會愁在當地找不到合適的人才。
和中國一樣,印度也在掀起創業浪潮。創業者大部分來自外企辭職員工,另外,在美國和歐洲留學的印度學生也開始回國創業。
這些大把的,讓人眼饞流口水的高端人才,會讓中國公司爽到叫出來!所以小米、華為、阿里、百度等中國互聯網公司,紛紛將今年的重點之一指向印度,因為那里有一個千億級的未來市場,還可以盡情復制中國的互聯網發展模式!而且印度經濟發展特點正好呼應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趨勢,“中國投資、印度制造”正在成為中印的最大契合點!
版權信息:江禮坤,的一個在互聯網行業游走了十幾年的老兵,擅長互聯網營銷,目前專注互聯網創新模式及傳統企業與互聯網融合與轉型,歡迎各種交流與思想上的碰撞,微信:27342537。若想看作者更多文章,可以百度搜索江禮坤的博客或關注公眾微信:坤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