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認為:管理是把事情做好,領導力是做正確的事情。領導者只有做正確的事情,才能帶領企業好起來。
做正確的事情,首先要確定正確的方向。衡量領導者領導能力的高低,不是看他做了多少事情,而是他是否具備戰略眼光、能否制定正確的戰略決策。
領導力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它是一種可以學習掌握、并能逐步提升的領導能力。
在今天,領導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領導力。只有提升自己的領導力,才能帶領員工和團隊發揮出最高的水平,引領企業可持續發展,即使在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也能把控風險,幫企業走出困境。
那么,如何才能快速提高自己的領導力呢?
01不斷學習提升自己
領導者應該特別清楚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及面對這個角色應該擔負什么樣的責任。
這些角色包括為人上司、為人下屬、為人同事,還包括一個角色,那就是千萬不要忘記你自己。
你要清楚如何讓你自己這個角色每一年逐步提升,怎么樣給自己加壓,怎么樣去學習新東西。
02激發下屬熱情
領導者必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和事業擁有特別的熱忱。
同時,好的領導者不僅自己對未來充滿信心,還要能激發下屬的工作熱情。
一個不能夠激發下屬工作熱情的人,或者說不會激勵下屬的人,是沒有資格做領導的。
領導的熱情既沒有替代物,也很難量化,但它是企業完成目標和任務的一種催化劑。
03敢于承受壓力
管理者職位越高,責任越大,背負的壓力就越大。
上層領導對中層管理者的裁員、減少中層管理者決策的權利、不斷給管理者施加壓力等都給現在的中層管理者產生很大的壓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假如中高管沒有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擁有一顆強大的內心,不僅這些壓力影響他們的工作質量,甚至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
04將自己視為“首席解釋官”
在很大程度上,領導者存在的意義就在于,讓團隊找到正確目標,并持之以恒、充滿激情地向下屬解釋這個目標,告訴他們:
我們正處于什么境地,為什么會這樣,我們將奔向什么目標,你在此過程中的位置是什么你應該做些什么。
而且,你必須多解釋幾遍,以便下屬更好地理解。
不僅頂尖公司需要這樣一位“首席解釋官”,任何一個公司,無論規模大小,都有責任這么做,甚至讓每個團隊的管理者也這么做。
05科學計劃工作
優秀領導者的一個特點就是能夠明確地判斷處理事務的優先順序。
領導者要想提高團隊績效,就必須懂得有所取舍,在有限的時間和資源范圍之內,就要決定到底先做什么,這就是優先順序的思維方式。
領導者應當能決定自己需要什么,而且能決定應當放棄什么,這兩個決定具有相同的重要性。
也許決定放棄什么會比決定要做什么更難,但是領導者需要這種勇氣和智慧。
06確保下屬快樂地工作
很多人把工作和生活分開,其實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即便不是生活的全部,也在生活中占據著重要地位。
正因如此,領導者更應該讓工作場所充滿樂趣。
很多經理都認同這一點,但事實上,很多經理一到辦公室,就立刻“吸”走了原有的快樂。
有時是因為,這些經理發表了某些負面言論,對下屬缺乏坦率態度或喜歡支配下屬;
有時是因為,這些經理認為,快樂是不嚴肅的,而工作需要拿出嚴肅的態度;
有時僅僅是因為,這些經理沒有認識到,自己有責任創造快樂的工作氛圍。
事實上,這就是經理的職責,下屬為工作奉獻了白天時間,有時還需要奉獻出晚上的時間。
沒錯,公司給他們發了工資,充實了他們的錢包,但作為一個領導者,你還需要充實他們的靈魂。
以上6個行為步驟,其實總結起來就是6個重點:主動性、自信心、壓力承受、客觀性、計劃性和人際親和。
但在很多時候,大部分管理者都無法對領導力的6個方面都做得很好。
有些管理者的計劃性很強,壓力承受力也很強,但往往缺乏了人際親和力,忽略了員工的個人意愿,導致員工工作驅動力不足,工作效率低下。
而有些管理者的人際親和力很好,但客觀性和計劃性不足,雖然和員工相處得很好,但企業的業績依然沒有很大的提升。
其實每個員工的工作狀態都不一樣,如果領導用一貫的管理風格去管理,產生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沒有不好的士兵,只有不好的將軍。
假如領導者能針對不同的員工使用不同的管理風格,大部分員工都能取得較好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