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面臨的質量管理問題
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的重要性企業都很明白,很多企業也都建立了質量管理體系,并通過了ISO9000認證,但質量管理依舊是企業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質量、交期、成本很難平衡。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其實是企業沒有理清業務過程及管理過程,不能識別業務及管理過程的質量風險,所以就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控制,要么是就對產品進行檢驗,結果導致后續大量返工、要么是對過程設置繁多的檢查點、審批點,結果導致效率低下、管理成本高,嚴重影響產品交付及市場競爭力。
新產品質量不穩定、轉產周期長。造成這類問題大多是產品開發過程中缺乏質量管理,造成質量問題都累計到轉產階段才暴露,導致轉產階段不斷的返工。
質量管理多是靠最終的檢驗、檢查等事后控制方式,難以起到預防作用。造成這一現象主要也是由于質量管理部門對過程缺乏足夠的了解、對過程缺乏質量風險識別。
對“外協”的產品質量往往僅以來料檢驗的方法來控制質量,結果是難以真正控制產品的質量。造成這類問題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缺乏對外協單位的業務及管理過程的了解,很難對外協單位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把控。外資公司或者國外的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或協作商時,通常很重視對供應商和協作商的過程管理能力的認證。
質量體系得不到落實,文件和體系就成了兩層皮。很多企業在編寫文件時幾乎就是照著標準扒,沒有結合企業自身實際,這樣體系文件就不能執行,如此下去,管理體系也不能有效的發揮作用。
2. 流程管理與質量管理
流程管理的目的其實是通過對流程進行優化并監督流程執行,從而達到提高團隊效率、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的作用。
流程管理不僅僅可以積累智力資產、保障企業有效運營;同時還是企業進行項目管理、質量管理、人力資源管理等其它管理的基礎。
很多企業的質量管理問題,大部分是由于缺乏對流程的管理造成的。企業里很多人都不了解自身參與的業務或管理過程。
企業質量管理要做到事前預防、過程控制、事后檢驗,這三個基本管理模式。所以,企業必須對產品研發、生產、運輸等全過程有一個系統、便于操作的流程。只有明確了產品研發、生產及運輸各個環節流程中常出現問題的區域、質量風險點以及關鍵活動,質量管理部門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預防和監控。同時質量管理數據也是作為流程優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3. 如何將質量管理和流程管理結合起來
企業在對現有的流程進行評估,如果發現流程沒有覆蓋到的業務及操作,特別是關鍵業務及管理操作,一定及時更改流程,從而確保質量管理沒有盲區。
其次,在流程規劃的基礎上,將業務骨干納入流程。對流程體系進行逐級細化設計,確保流程的指導性和可操作性,保障流程體系能落地執行。
再次,在流程體系設計與優化時,,除了考慮流程的效率外,還應識別流程中的問題區域、風險點、關鍵活動,并采取有針對性預防控制,比如對問題區域增設監控點、提供指導書,對關鍵活動提供操作指導書、配備相關技能的人員及相應的設備,對風險點進行測試、檢查及監控等。
最后,企業在內部建立起系統的流程體系的基礎上,應加強對“外協”單位的流程管理。在“外協”單位或供應商的選擇上,應強化對其流程能力的認證,以便“外協”或供應商也能從預防和過程管理的角度對質量進行管理,從而實現企業與外協或供應商的流程對接,及時了解和監控流程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