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前就說過:生活從下班開始。
其實這句話并不意味著我下班后的生活多么豐富多彩,只是我覺得現在大多數中國人的精力和生活都是圍繞著工作,莫名其妙地公私不分,下了班還要去應酬,還要去吃那些不想吃的飯,去見那些不想見的人--這是我特別不喜歡的。
我在從上海回南京的火車上,旁邊坐了一個女人,從上火車開始,她就沒閑著。一個多小時,她始終在打手機,先就家里的垃圾該怎么處理跟人吵架,然后說公司的業務,給這個說完給那個說,說得沒完沒了。我心想:你至于嗎?你那點破事兒,遲點打會死啊!
我現在算不算成功人士?從一般社會大眾的感受來說,應該還算可以吧,我要覺得自己還怎么不行,就太矯情了。但人總是還有更多奢望,總是追求自己目前還沒有的那些東西,只要你還有沒能實現的東西,你就總覺得還有目標。
現在我所追求的是--對我不想做的事情說"不"!聽起來很簡單,其實大多數人都做不到,現在的我也做不到。原因……可能是混得還不夠好吧。
3月1日上京采訪時,遇上北京大雪,航空流量控制,飛機延誤二個半小時,3月8日,北京再降白雪,一位朋友回港飛機延誤3小時。
「你們老是碰上“流控”,飛機誤點,未來高鐵都建成了,你們的競爭更大!」我問一位航空界的朋友。
「辛苦呀!」他無奈地回著短訊。
在航空界以聯營,空中穿梭航班(如京滬快線)來迎戰即將到來的高鐵時代時,鐵道部門也正摩拳擦掌迎接鐵路的全面提速。
「中國高鐵用5年時間走完了國際高鐵40年的發展歷程,預計到2012年,中國高鐵總長度將達到13000多公里,比全世界所有國家高鐵總數還要多……」,我在北京南站,中國高鐵規劃圖前,做著鳳凰衛視中國高鐵系列節目的串場:「中國內地幾乎所有省份都在高鐵圈中,屆時大多數城市可以實現用高鐵朝發夕至的夢想……」我繼續說著。
2010年1月27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任期第一年的《國情咨文》里,中國有一個產業被提到,那就是高速鐵路。他以中國為例,強調建設高速鐵路的重要性。他說:「從第一條跨州鐵路的誕生,到州際高速公路系統的建成,我們的國家向來走在世界前列。我們沒有理由讓歐洲和中國擁有最快的鐵路……」
此言一出,中國鐵道部門視之為對中國高鐵發展的肯定,而隨著武廣高鐵的通車,香港高鐵預算的通過,從香港乘高鐵到北京只要八個小時,京滬高鐵只要四個多小時,各種改變人們出行方式的遐想蘊育而生。
「高鐵的貫通對民航不一定是壞事!」一位航空公司老總如是說。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航空業者如此正面的評價!」我充滿好奇地回應。
「我覺得這是航空界的發展機遇。」他直視我挑著眉頭充滿愿聞其詳的眼神:「第一,為了和高鐵競爭,中國可能進行空管能力的改善,這也包括和軍方協調空中管制權的改革。」
「第二,為增加競爭力,地勤,機場的改善,管理革新,甚至,機場地面和鐵道交通的鏈接,形成立體綜合運輸樞紐,都未嘗不可!」
畢竟高鐵最具競爭力的距離是500公里內的運輸,合綜連橫未必不可能。
「第三,高鐵和航空的每公里每座(每個座位)的成本一樣,約為5毛,如果,高鐵采取低于成本的票價運營,那航空業者也可要求國家像給予高鐵票價補貼一樣給予航空業者相應的補貼。」
「第四,這可以刺激業者,轉向努力開拓高鐵到不了的海外
市場,積極開展國際航線。」
朋友洋洋灑灑直言。
我太喜歡這種直面問題的態度:「什么事都不只往壞處想,反而往另一片可能過去因為前景明亮,而忽略的藍海
市場著力。」
「不過搭高鐵還是得注意安全問題,你看時速老在350公里,卻沒有安全帶!」另外一位朋友說:「飛機只有在起飛降落時,才到250到270公里,還要求時時綁著安全帶!」「等到高鐵深入大江南北,雖是封閉式的,但鐵軌沿線安全也得特別注意!」朋友笑著說,雖然有些酸葡萄的味道,不過安全第一,為出入平安,再小心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