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應沙特國王薩勒曼、埃及共和國總統塞西、伊朗總統魯哈尼邀請,國家主席于1月19日至23日對上述三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2016年的首次出訪。
在“一帶一路”不斷推進的大背景下,的中東之行也被視為提升中國與上述三國合作的重要契機。
那么,的中東之行又有哪些值得關注的特點?
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殷罡表示,將訪問沙特、埃及和伊朗作為2016年首訪,是中國與上述三國多年來保持良好經貿合作的體現,訪問將進一步拓展未來的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
2006年4月和2009年2月,時任國家主席曾兩次訪問沙特。2004年1月訪問埃及。時任國務院總理也曾分別到訪沙特和埃及。雖然由于伊朗核制裁等,上屆國家領導人并未訪問伊朗,但雙方經貿合作一直穩定發展,貿易額已超500億美元。
以和沙特國王薩勒曼共同出席投產啟動儀式的延布煉廠項目為例,該項目于2012年初由沙特阿美和中國石化共同投資,持股比例分別為62.5%及37.5%,是中國在沙特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中國石化首個海外煉化項目。該項目可以視為多年來中沙友好合作的典范之一。
殷罡介紹,延布位于沙特西部紅海沿岸,該項目所需原油是通過橫貫沙特的石油管道從東部產油區輸送的,可以規避波斯灣航道風險,“它的產品可以通過蘇伊士運河運往歐洲市場,對世界能源安全有重要作用。”
沙特連續多年成為都是中國在全球第一大原油供應國,也是中國在西亞北非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2013年,中國首次成為沙特第一大貿易伙伴。2014年,雙邊貿易額691億美元。
殷罡分析,近年來中東地區各利益集團競爭激烈,全球新能源開發勢頭很猛,低油價狀況對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沙特危害極大,沙特急需調整產業布局,降低對石油的依賴,并通過核能開發等措施追趕伊朗,中沙之間的合作空間很大。
埃及經受了大幅度政治動蕩,經濟壓力很大,新任政府全面鋪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依靠自己的力量開鑿了蘇伊士運河第二航道,還制定了修建新首都和新工業區等宏大發展項目,這為中埃之間的合作帶來更多機會。
因此,“中東國家對于‘一帶一路’是持歡迎態度的,受惠于與中國的合作,對各國的經濟提升有好處,雙方經濟可以互補。”但是,殷罡也提醒,不宜把所有合作項目都“裝”到“一帶一路”的框架內,例如,埃及新首都建設是埃及自己的項目,沙特巨額資金援助,中國只是項目承包,不能說成是“一帶一路”項目,那樣說會損傷人家自尊心的,也與事實不符。
對于到訪伊朗,殷罡稱其為是“歷史性的”。由于伊朗核問題等因素的影響,自2002年時任國家主席訪問之后,已有14年中國國家最高領導人未訪問過伊朗。而此時的伊朗開始結束經濟制裁時代,1月16日是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的“執行日”,伊朗外長扎里夫稱,針對伊朗的核制裁將被取消。
隨著核制裁的解除,中伊之間的合作限制也將逐步打破,加之伊朗自身的發展雄心,可以預見,中伊合作進入快車道是必然趨勢。
殷罡認為,伊朗將是“一帶一路”上最能出彩的地區,合作潛力巨大,合作空間也最大。“伊朗的產業布局較全,工業基礎較好,人員素質很高,而且,與中國的全面經濟技術合作起步很早,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雙方就成立了全面發展兩國經濟技術合作的混合委員會,中國就對伊朗的制造業發展提供過巨大幫助。伊朗對中國有很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