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現在我們經常把教育分為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這三者之間一直存在著微妙的關系,于是就會有很多家長認為,自己只需要在家庭教育當中扮演角色就好了。但是孩子一天有絕大部分時間在學校里面,認為自己孩子的成長與自己關系不大,主要還是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可是到后來他們才會發現,不管怎樣,不管找多少理由,孩子是自己的,最終埋單人是自己。您如何看待家長這在三者之間的關系,這三大部分教育當中,家長應該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王寶祥:我的看法是這樣的,這三個教育環境或者是教育的資源是不能分開的,不能割裂的。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做這些事的人都應該明白,既有各負其責,又應該要有統一。好比孩子要發展,這個教育是合力,幾匹馬都往一個方向拉是一個情況,如果有的馬往那邊拉,有的馬往這邊拉,對孩子發展肯定沒有好處,這是我一個基本觀點,教育是需要合力的。所以剛才你提出來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既有自己的角色和自己應該做的事,但是同時更應該考慮作為一種教育,從合力的角度出發,自己應該怎么跟其他的教育資源,教育環境合作合拍,應該是這樣。
主持人:您剛才說到合力,合力是三股力量往同一個方向使,誰去牽這個頭?您覺得在這三者當中誰應該起主導作用?
王寶祥:這要看孩子年齡段,孩子很小的時候也需要教育,除了養育之外也需要教育,那個時候主要在家里。一旦入學以后,牽動的或者起主導作用的應該是學校,為什么呢?學校是真正的教育機構,它要按照孩子發展規律去教育孩子。家庭也是一個教育資源,但是家長往往不明白,為什么開設論壇?他不明白為什么怎么去教育。社會要去教育,社會教育很多,各種傳媒也好,辦得很復雜。并不是所有的社會教育都是科學的,不是。一會兒我發言的時候你可以去聽,社會很復雜,所以現在教育是亂象叢生的問題,其實也不是今天,很長時間都是這樣。學校教育從某種意義上應該起主導作用,北京市由教委牽頭,我參與指導學校、家長的指導意見。什么意思?我們教育口要把家長、學校,把家長教育引領起來。
比如說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婦聯牽動,但是教育部、團中央各委都參與,什么意思?實際上是說我們要給一個比較具體,比較有方向、價值的指導,家長怎么去理解,在家庭教育當中如何符合規律,社會教育有什么問題。我們學校講社會教育很復雜,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也有正負都有的。我感覺到,現在有的傳媒講的教育實際上是不科學的,學校教育是一個什么作用?我通過家長學校,我讓家長來辨識社會教育當中有哪些是科學的,哪些是不科學的。所以我的基本觀點是這樣的。學校教育,就是國家教育部主管正統教育系統,在這三個教育里頭起一個主導的價值觀引領這樣一個作用,這是我的觀點。
主持人:您說像學校確實應該起到主導作用,如何把家長圈到學校里面去?比如說孩子上輔導班是有升學需求的。但是家長,很多中國家長會認為說,做家長還不會做嗎?他們不會想孩子有想法,有目標到家長學校讀書。我們需要做怎樣的工作讓中國的家長意識到,其實做家長也是一門有學問的事情?
王寶祥:做家長也是一門科學。第一個,教育機構里面,包括其他政府相關機構,比如說婦聯,關工委等等,所辦家長學校一定要讓它正常化,真的發揮作用。我也比較了解,現在有好多家長學校名不副實,被其他干擾,根本就不去真的通過家長學校給家長引領,不是這樣的。如果家長是一種,另外我們多渠道要給家長以影響,因為家長確實是千奇百怪的,什么樣都有。比如說各種傳媒,比如說街道組織,比如說關工委,都要給家長引導。我曾經給北京市寫過一個報告,我說現在指導家長教育需要一個統籌,現在北京市由文明辦,它能把婦聯、團系統、教委系統統起來,但是目前這個工作,因為現在社會情況太復雜,不是說能統籌的就統籌起來,不那么簡單。因為中央說的話下邊也不聽,也有這種情況。所以我想一個就是說,比如家長學校,各種傳媒,另外我們指導家庭教育這塊應該有一個社會的統籌,應該成立相關統籌機構,而且我還建議應該有研究機構,不能夠亂反射。但是這做起來很難,這只是我的理解。
主持人:王老師,剛剛談到家長學校我突然間意識到一個問題,比如說一些普通培訓機構,老師好找。不管是合法、不合法的,哪怕公辦學校老師出來代課,至少這個課能講,而且講得不錯。但是家長學校,你要教家長如何做好父母,師資就成問題了。因為你不止讓學科老師講,還對家庭教育比較了解。各地如果想推行家庭教育,師資該如何解決?
王寶祥:這個問題是有辦法解決的。拿北京做例子,其實北京、上海、杭州、蘇州做得很好。拿北京講,婦聯管家教會,婦聯組織一批專家,會長、副會長、理事等一批專家,北京市婦聯從前年開始就搞公益講座。我前不久就到延慶講座,2011年叫新蕊計劃,好多專家都研究能力,而且有比較政治看法,安排你到這個縣,他到那個縣,或者到學校去講,這是有這個老師的。只是這個老師量不夠大。其他有的地方搞得比較好的,比如說蘇州,蘇州有網絡家長學校,自己搞的,退休一批校長,然后研究家庭教育去指導。前不久我到山東棗莊滕州,滕州教育學院有一個老師組織起來一個家教中心,他們培訓在職的老師,培訓在職老師送教上門。只要想辦法是可以解決的。現在有的地方主管這方面的領導沒有這個意識,腦子里面還沒有型,他在忙別的事情。是可以解決的,只是需要下工夫,需要統籌,需要領導的力度。
主持人:像這樣一個體制運營當然需要一部分經費作為支撐,您覺得這個項目最好是政府主導還是未來必要的話市場化?這兩種途徑您覺得哪一種更好?
王寶祥:實際上政府應該先出錢,然后適當吸引那些民營機構,民辦機構也有一些投資,不能光政府,政府拿錢太多了。現在北京市去年搞了120多家民營機構調查,關于家庭教育的。發現有的很不科學,就是為了賺錢,并不想怎么樣是真正指導家長科學教學,不是的。所以我們就提出來,一般民營的東西,你有錢也好,你加入也好,進去也好,要有準入機制。從全國來講,也提出準入機制。現在正在討論一個問題就是說,一旦呼吁有家庭教育法,現在已經討論很長時間了。我記得2002年,我們家教會的代表團到臺灣去的時候,臺灣已經立法了,我當時記得他們立法委到我們這兒座談的時候,專家提出建議,回去他們就有了,但咱們沒有。不是說咱們落后,是咱們該辦的事太多。
前不久中國家教會出了一本論壇的文件集,其中好幾篇論文我看了都是論述關于立法的問題。我相信,一定得立法。而立法以后,會有一些說法,有一些法律上的規定,應該是這樣。
記者:就有法可依了。
王寶祥:對,現在有規定不行,有些規定不行。
主持人:沒有強制性。
王寶祥:重慶5月1號開始執行法律,教育部很多法律,都是違法的。5月1號公布了,現在我們作為專家,我們都在拭目以待,看他們執行得如何。但別的沒有,中長期規劃里面都提出相關問題,比如教育部門的規定,沒有法律效益。所以像重慶就是,4月30號宣布,5月1號就開始執行法律。好多規定,你們在網上都可以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