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強調制作PPT光有術是不夠的,技巧類的東西太多,如果只是一些技巧的堆砌,你的PPT注定會很失敗。這就是我為什么讓大家制作PPT的時候三思后行的原因。金字塔原理中的邏輯性訓練是我們制作PPT的思維基礎。沒有邏輯的演示,會讓大家暈頭轉向,所以這里給大家普及點掃盲知識。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講解寫作邏輯與思維邏輯的圖書,作者是巴巴拉·明托。全書分為四個篇章。
第一篇主要對金字塔原理的概念進行了解釋,介紹了如何利用這一原理構建基本的金字塔結構。目的是使讀者理解和運用簡單文書的寫作技巧。
第二篇介紹了如何深入細致地把握思維的環節,以保證使用的語句能夠真實地反映希望表達的思想要點。書中列舉了許多實例,突出了強迫自己進行“冷靜思維”對明確表達思想的重要性。
第三篇主要針對的對象是需要寫研究分析報告的人士,以及需要對復雜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結論供決策使用的人士。這一篇介紹了如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不同階段使用多種框架來組織分析過程,使寫作者的思維在實際上進行了預先組織,從而能夠更方便地應用金字塔原理。
第四篇介紹了一些演示技巧,能夠寫作者在以幻燈片等書面形式演示具有金字塔結構的思想時,能讓讀者或觀眾感受到金字塔結構的存在。
附有三個附錄。附錄一涉及的是分析法和科學法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區別;附錄二列舉了序言部分的各種常用寫作模式;附錄三是全書要點的詳細提綱,突出了《金字塔原理》的關鍵概念和關鍵思維技巧,以便讀者快速查閱。
金字塔原則是一項層次性、結構化的思考、溝通技術,可以用于結構化的寫作過程。知道了金字塔原則假設,你已經知道如何寫出漂亮的句子和段落,它所關注的是,你落筆之前的思考過程。
明托的這項寫作思考方法要求表述者(寫作者)在寫作之前先對那些提綱挈領的中心思想進行歸類。
支持性觀點可以基于:
歸納推理:論證的前提支持結論但不確保結論的推理過程。 它們落在金字塔的第二行,每一項都針對寫作報告的一個具體問題(如,為什么,怎么辦,你怎么知道的)。
演繹推理:結論為前提事實必要條件的推理過程。 一項邏輯性地導致另一項。
明托認為,給出觀點或者論點的最好方式就是像這樣進行結構化的思考。金字塔模型還揭示了如何運用SCQA架構,即“情境(Situation)、復雜(Complication)、問題(Question)、答案(Answer)”架構來確定你打算在文章中進行闡釋的中心思想以及你的觀點的安排次序。
一個常見的情境是知識工作者必須快速形成關于復雜問題的報告,讀者一般都厭煩那些又臭又長的報告,那么如何在短時間內產生一篇簡明扼要的報告呢?這里提供的思考和寫作技術絕對值得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