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輿論及
房地產業界猶將注意力集中在兩會動態,及過程中之總理工作報告、委員、代表們提案涉及樓市論述的數量與內容,以觀察中央未來施政風向時,我國西部大省青海,在兩會召開的前兩天,便大喇喇推出
房地產救市新政,令
市場頗感意外。
青海打響第四輪救市首槍
青海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中國人民銀行西寧中心支行聯合發文,出臺住房公積金使用新政:公積金貸款門檻調低至連續足額繳存6個月以上即可申請(之前為12個月);公積金購買首套普通商品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下調至三成;子女可使用父母的公積金及貸款年限延長至25年等一系列舉措。
青海之所以趕(敢)在兩會召開前便毫無遮攔、不掩飾地高調宣布樓市救濟方案,與自去年(2014年)6月開始的三波扶持
房地產動作有關。首輪是46座限購城市不約而同、紛紛松綁相關限制購房規定,目前僅北、上、廣、深、三亞堅持限購;第二波是以限貸解除與首套房認定標準放寬為標志;第三輪則是去年11月22日起,陸續推出的降準與連續降息。
房地產再成“支柱產業”
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吃準中央對
房地產的態度已由之前的打壓、調控,蛻變為鼓勵、扶持,于是“順水推舟”、搶先登場,否則我相信青海無此熊心。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兩會期間
房地產仍是熱議話題,區別是有褒無貶,以肯定其對中國
經濟發展的重要角色扮演為主,只差沒把
房地產重新樹立為“支柱產業”!而豈只是青海,北京也于3月1日推出公積金新政,宣布即日起調整房貸利率由4.25%降至4.0%,使房企既驚且喜。
那么在兩會期間,總理及代表、委員們又是如何評價
房地產的呢?
首先是李克強在總理工作報告當中,只字未提令開發商“聞之喪膽”、讓消費者“提心吊膽”的
房地產稅及其實施時間表的相關問題,反而一改過往動輒出現的“調控”、“抑制”、“房價合理回歸”等恐嚇性字眼,轉變為“支持”與“促進”——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促進
房地產市場平穩
健康發展。
中國
經濟離不開
房地產微妙及眾所周知的是,“改善”與“投資”型需求之間,其實存在難以清晰劃界的模糊地帶,說明因應國內外
經濟、
金融大環境的變化,中央正在重新定位
房地產屬性。更直接的觀點來自老牌
經濟學家厲以寧,直指“沒有
房地產帶動,
經濟拉力不夠。不要一談到
房地產就說泡沫,實際上今天仍然需要
房地產”。這樣的判斷與說法是否正確?或許值得推敲,但對倍感煎熬的樓市與深陷“水深火熱”中的房企而言,堪稱“正能量”并深受鼓舞,則毋庸置疑。
于是有專家將兩會對樓市的善意表態稱之為:天大的好消息!我看是過了,因為這根本就在預料之中。反過來說,如果兩會仍維持長期以來對當前已經搖搖欲墜的
房地產口誅筆伐、除之而后快的態勢,那才真是“太陽底下出新鮮事ㄦ了”!
房地產重膺
經濟引擎
我早說過,
房地產就是空調,天氣(
經濟大環境)遇熱則開冷氣(打壓),以免資金過度涌進
房地產,造成未來房價崩盤隱憂;天氣遇冷則開暖氣,以防硬著陸風險。現在
經濟惡化的程度已超乎想象,2015年GDP預期增速已為1990年以來之新低(當年為3.8%),正需要
房地產拉動
市場活力,避免通縮發生。
因此在我看來,眼下就算政府想打房也是有心無力!更何況經過十余年的高速、野蠻生長,
房地產自身都存在龐大的去庫存
壓力,還需要透過中央的力量,回購部分房源作為安置房與公租房,若再執意橫加“修理”也只是“打落水狗”而已,還不如善加利用“變廢為寶”!
總而言之,當前
經濟形勢需要
房地產發揮作用,使
經濟維持基本穩定,惟“寄希望于樓市”首先需要做的,是讓
房地產“正常呼吸”!有鑒于此,我相信青海做法很快會在全國大范圍開展,甚至為達到目的而變本加厲!但能否起到明顯的救市效果?只能說:聊勝于無,能救多少算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