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類項目,本來你覺得十拿九穩的,甚至都懶得去現場參加開標,最后結果傳來,招標公司宣告項目流標,重新招標。看上去,你沒有什么損失,標還在,并沒有丟,最多也就是耽誤點時間,浪費些紙張,重新再投一次標罷了。可是,你想過沒有,這會給采購方(就是你的客戶)留下什么樣的印象?一次流標,你還可以去解釋,說是意外。那要一不小心再流第二次呢?客戶可能會對你們的辦事能力產生懷疑。這點小事都辦不好,磕磕絆絆的,下次更大的項目還敢交給你嗎?
那么,問題來了,為什么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流標呢?我覺得,根本原因是,絕大多數公司根本沒有專人研究招投標的相關法律法規,完全憑自己的想法操作,即使是年銷售額過億的公司,我問他們的法務,他們也同樣不懂招標投標法、政府采購法等法律法規。這就像沒學過交規的人直接開車上路一樣,這種情況下,被罰款扣分,交點學費,就在所難免了。
但對于中小企業而言,如果真招一個人專門來研究,那有點代價太大,不太劃算。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能找個專業人士,學點速成辦法。所以,接下來,我就結合我本人的一些經驗,通過羅列法讓大家看看,有哪些常見的流標情況,我們應該如何避免。需要說明的是,流標是在政府采購項目中經常遇到的,因為,法律法規相對嚴格。而機電國際招投標和企業招投標由于相對寬松,所以流標比較少。因此,接下來探討的流標問題,都是圍繞政府采購領域的。
有一個前提,政府采購由于嚴格要求至少三個有效投標人參與競爭,項目評標才能繼續,而一旦有投標人資格被取消(被廢標),那么,有效投標人數量就會減少,減少到2個時,項目就必須流標,重新招了。
? 粗制濫造導致的流標。上一講我們提到過,這是對專家的不尊重,說大了,是公然蔑視專家的智商,專家不廢你,這是你的運氣,專家要廢你,你是無話可說;如何應對,我們也提過,這里不重復了。
? 進口產品未審核導致的流標。這屬于典型的不了解政府采購的法律法規導致的后果,按規定,政府采購項目,原則上只要有國內產品能夠滿足采購需求,就不允許采購進口產品,如果特殊情況,必須采購進口產品的,那用戶單位必須報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申請審核后,方可采購。但需要注意的是,進口產品并非指國外品牌的產品,而是指在境外生產的產品,舉個例子:德國大眾,在德國生產的汽車(途銳、夏朗)是進口產品,而在上海或長春生產的汽車(桑塔納、捷達),那就算國內產品。如果觀眾朋友想了解進一步的細節,可以查看《政府采購進口產品管理辦法》和《關于政府采購進口產品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這兩個文件。
? 實質性條款不響應導致的流標。具體的表現形式是:關鍵技術指標不滿足、資格文件缺失、證書過期等,其主要原因是不夠細心,這一點可以學習醫院對藥品的管理思路,多做交叉檢查。同時,管理資質和各種證書的部門,及時更新證書,將過期資質和證書放入歷史數據庫,以最大限度的減少這類烏龍事件。
? 同品牌、同型號導致的流標。這是最多見的一種流標場景,而且主要出現在貨物類采購項目中,原因大多是,采購需求的指向性過于明顯,導致投標人都選擇特定品牌、特定型號的產品參與競爭。而按照財辦庫2003年38號文的規定,貨物類采購項目,多個投標人如果投標產品為同品牌、同型號,那么只能算為一個有效投標人。這樣一來,就是導致有效投標人不足三家,而項目被流標。這個問題怎么解,很難一兩句話就說清楚,今后有機會可以再做分享。
好啦!最后,我們對這個系列的分享課來做一個總結。這個系列的分享課,其立足點在于,透過深入研究和分析專家評標,進而反過來為我們找到提升投標能力的有效方法。課程共包含7個子模塊,可以說一步一步對評標這個黑匣子進行了抽絲剝繭,并向大家展開了一幅我們大多數銷售精英所不曾見過的“3D評標畫卷”。為什么說是3D的呢?因為,這7個子模塊,既包括了對流程、規則、法律的分析,也包括了對心理和性格的分析,還結合當前移動互聯網的精神,提出了對體驗感的分析。因此,我建議大家把這個系列的分享課作為工具資料,保存好,今后,遇到招投標方面的問題,拿出來回看一遍,相信大多數問題你都可以從這個里面找到答案。好了,最后預祝各位銷售精英們,多多拿單,多多中標,前程萬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