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4節能環保產業高峰論壇暨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年會于11月27日-29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國務院參事陳全生。
陳全生呼吁提高能源資源的價格,其分析稱,我國能源價格過低,導致用能企業沒有節能的動力,而節能企業的利潤里也比較低。導致這個現象的原因是國家對能源價格進行了巨額補貼,以支持中國制造業發展,這就相當于全世界各國都在享用中國政府的能源價格補貼政策,“經濟新常態的情況下不能干這種傻事了,而且財政支付不起這種巨額的補貼。所以必須提高能源資源的價格”。
以下為演講實錄:
陳全生:讓我講講節能的事,以前對節能有所研究,現在對節能研究得不夠。但是以前我是管企業,搞過企業,所以我想從企業的角度講講關于節能的問題,講了一個題目,叫做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利用市場機制節能減排。
首先是剛才王小康董事長講了,習近平主席出席APEC峰會發表主旨演講,講了一個新常態,有三個特征從經濟增速從高速過渡到中高速,結構優化升級和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還有講的新常態的四個支柱,報紙上也有。主要是這句,應對氣候變化目標倒逼發展綠色低碳經濟,這件事不輕松。
習近平總書記說應對氣候變化這件事不是別人要求我們做的,而是我們自己要做的,要通過應對氣候變化建立倒逼機制,促進國家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因此我們制定目標,就要發揮倒逼、轉型、升級的作用,這么一個意思。要想實現這些目標,要想適應新常態,最關鍵的是要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大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這也是習近平同志在APEC會議上講的,新常態也伴隨著新問題,新矛盾,一些潛在風險逐步浮出水面,能不能適應新常態就是關鍵看你改革的力度,改革的力度能到位就能實現,改革力度不到位就有點危險。
中國改革已經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期,要敢于向積存多年的頑疾開刀,開弓沒有回頭箭。
這次十八大講到一個最重要的觀點,是市場由基礎性作用變成決定性作用。市場在節能,資源配置上也要發揮決定性作用,這是我突出強調的一點,節能屬于經濟范疇,就要尊重經濟規律,節能的潛力有多大,節能的市場就有多大,要把節能看作是市場。
市場在節能資源的配制上起決定性作用,而且要通過市場的主體,就是節能公司來發揮作用,實現全社會的節能,我的觀點是在節能市場中要活躍著一大批市場主體,以利益為目的的節能公司,在利益的驅動下到處尋找節能的機會,不斷開拓市場,積極創新節能技術,創造公司利潤的同時提高了全社會的節能水平。
我認為節能公司的本質是專業化,專業化是法寶,節能公司就是專業化發展的必然結果。而且我想說我的一個觀點就是經濟全球化的本質是專業化。現在全球化的產業結構轉移本身就是專業化。
節能公司實際上是用能公司節能業務的外包。有總包、分包、轉包加上現在興起的眾包等等都是一種分包,都是一種專業化。專業化水平發展迅速,歐盟節能外包的效果顯著,平均節能20-30%,節能公司目前開拓的客戶已經從企業擴大到機關、學校、甚至是私人住宅。節能已經成為了一種實實在在的產業,但是我們的節能公司發展緩慢,我認為雖然是剛才講了幾個不可低估,我非常同意這些觀點。
現在我們的節能公司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很顯著的成績,但是成績不可高估。我們現在節能公司發展遲緩,原因我從三個角度分析,一個是從市場角度分析,二是從社會角度分析,三是從政府角度分析。
第一個是市場角度分析,是能源的價格太低,對用能企業而言,耗能成本低,就是說浪費點沒有什么了不起的。能有什么節能的動力呢,對于節能公司來說,能源價格低,節能效率低,利潤就少。所以發展就緩慢。國家對能源價格進行巨額補貼,支持中國制造業,制造業生產的大量產品銷售全世界,相當于全世界各國都在享用中國政府的能源價格補貼政策,經濟新常態的情況下不能干這種傻事了,而且財政支付不起這種巨額的補貼。所以必須提高能源資源的價格。
現在正逢時機,CPI,PPI也低,PPI已經連續三十四個月出現負增長,包括稀缺性,開發成本等等不能被真實反應,不能真實反應能源市場的供求關系,所以我覺得要把能源的價格提高起來,這是非常重要一件事,這件事又和我們對不動產的研究很弱有直接的關系。
這里我要引入一個不動產的概念。我們對于不動產的研究太弱,以為不動產都是國有的,只有流動資產才可能出現問題,所以就抓流動資產。對于不動產我舉一個例子,比如說講非實物形態的不動產,探礦權,采礦權。我們對土地這件事開始認識到了,因為搞房地產大家認識到了土地是不動產,買房子,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還是位置,房地產公司也是位置,為什么?不動,這是很特殊的一件事。就是因為不動,所以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我講這個采礦權的這件事,來說明一個比如說講小煤礦為什么老爆炸,小煤礦能不能發展,小煤礦什么原因賺那么多錢?就是我們對不動產的研究太弱。采礦權現在我們還是以為是使用權。在這一塊體制下,確定采礦權是使用權,是勞動者利用勞動工具作用在勞動對象上,改變了勞動對象的位置,從地下拿到地上了,采出的煤歸國家所有,所以確實是使用權,但是市場體制下,依然是改變了位置,拿到了地上,但是這個煤屬于企業所有,不屬于國家所有。這種情況下,這個采礦權回歸到原本全世界都是這樣認為采礦權是一定意義上的所有權。
你把所有權當做使用權賣出去,這樣的價格賣出去一定是大虧,買的人一定大賺。因為什么?因為你采了一米,國家對這個地方的礦產資源所有權消失了一米,你采一百米就消失一百米,你采枯竭了,國家的所有權就喪失了,結果小煤礦的礦主相當于租房屋的價格就買下了房屋的產權,這就是問題的根源。
第二個我從社會學角度分析一下能源公司發展遲緩的原因,我們對合同能源管理的理解有偏差。這個合同的底下的基礎是堅實的社會信用體系。信用體系的缺失已經成為節能公司發展的一大障礙。去年有幾個課題讓我幫助去調查,地下室都換成LED燈了,換成節能燈了。結果這個地下室的簽約的時候,節能公司你賺我這么多錢,每年都要分賬,這個不行,你得給我,咱們重新定比例。重新定比例,那哪干啊,這個有合同,咱們找法院,依法辦事,好,不是這樣嗎?今天派小孩子,三十個節能燈打碎,下個禮拜,二十個,那你哪受得了啊,這種不守信用這一條,而我們對信用體系究竟是什么,我們不知道。或者是說該沒有普及。我們認為講信用以后人人都是正人君子,其實建立信任體系是每個人頭上放一把劍,信用體系是非常強大的威懾力量,必須要弄清楚。
所以對失信用能企業應該是嚴懲不貸,沒有什么疑問。我覺得我們傳統的信用和現代的信用認識得不夠清楚,老覺得信用就是說話算話,這是美德,一言九鼎,但是現代社會中的信用是資源,是錢,是貨幣,是有價值的可以度量的,而傳統的信用不是這樣的。
所以要分清楚傳統的信用和現代的信用不一樣才能建設一個新的信用。不良的失信行為和不法的失信行為是不同的,欺詐一定是不法的失信行為。但是我不還給你錢不是說我不想還給你錢,也是另外一個他沒有給他錢,怎么制裁,通過哪條法律制裁,不是我不想交給你合格的產品,是我管理失誤,設備陳舊,運輸出現問題怎么樣制裁,還有不良的失信,不良的失信在失信行為中占了95%。
所以馬上帶來一個問題,不法的失信行為動用法律體系的力量,是公安警察司法,你失信,違法,對不起,抓你,給你戴上手銬圈住你。發現了失信行為,怎么懲戒,執法人員是社會所有公民,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的法人,執法手段是非暴力,就是三個字,不理你,不信任你,不交往你。沒有人跟你合作,沒有人借給你錢,沒有人雇傭你,沒有人被你雇傭,你上保險還要歧視你,人家上保險100塊錢,你上保險500塊錢,你住店人家后交錢,你先交錢怕你跑了,把這個弄清楚是信用的圍墻和鐵絲網,圈住你,失信成本非常之巨大。動用信用的力量,雖然沒有把人投入監獄,還是在社會中生活,但是信用的圍墻和鐵絲網阻斷了和社會的交往,失去了人身的自由。
信用體系在目前具有政治、經濟、社會意義。
第三個從政府角度來分析發展遲緩的原因,是國家節能專項資金使用方向有問題。國家將節能專項資金主要給大企業和用能大戶,用能企業自己實施改造,只是一次性的工作,其經驗他人學不了,其教訓別人難吸收,類似過去的基建辦,干完一次就完了,本質上是小農意識的產物,應該是專業化。節能公司在節能改造前需要墊付大量的資金,在節能效益產生后才能逐年分到拿到回報,是墊付,而且你未來節能的錢還給我,他得不到錢,節能公司怎么樣發展。所以不如把資金更多給節能公司,通過貸款低息貼息降低節能承包,創立投資基金,充實力量,減免初創期的稅負以有利于其發展。
現在是這樣,利用市場機制節能,利用節能公司對利益的追求就是市場機制,節能公司追求利益,才有積極性,到處尋找節能環境、場所、環節等等。市場競爭使其不斷的進行創新,技術越做越精,業務越做越專,節能公司提供的管理方面等一條龍服務,用能企業專心做好自己的主業,規定了很多主業。很多人說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東方不亮西方亮,做實業別想,做投資還可以多元,做實業專心把主業做好才行,否則的話一定會輸。
我有一句話,東方不亮西方亮,沒有太陽哪都不亮,太陽是主業,沒有太陽哪都不亮,月亮也是太陽反的光。所以一定要弄清楚專業化才行。節能的體制機制創新,優于節能設備的創新,政府搞好制度創新和機制設計,讓市場機制自發內在的發揮作用。
現在市場制度,信用制度,政府行政管理制度,這些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制度的作用是機制的運行,真正的機制是什么?我給大家舉兩個例子,過去我在黑龍江下鄉的時候當過班長,每次分粥分菜,自己盛,最后沒有了,所以找一個人來分,后來發現這個哥們給自己分的多,要么就是把自己的肉放在菜底下,這個不行,找一個人監督他,兩個人分,這個哥們老作弊,怎么弄?老師傅說傻孩子,每天一個人分,每天輪著分,分的人最后拿,你想平均不平均,想想這么簡單,一操作起來就是這樣,你分吧,分的那個,分得不行最少那個就給你留著。所以一定要分平均,這就是機制。
我們的排污收費機制,是多排污多收費,少排污少收費,不排污不收費,不排污連獎金都沒有?所以價格不能反應人員關系和成本,在價格的情況下,用能公司主動尋求與節能公司合作,尋求項目的改革,價格吸引下節能公司有利潤的空間,積極性高漲,不僅開拓更大的市場還要搞技術創新,由此為全社會水平提高,中國節能效益大增就能在新常態條件下走出一條特色的發展到道路。制度可以寫出來,貼在墻上,機制是看不見,摸不著的作用在每一個人,或者是機構的身上。把這件事想清楚,才能使得節能減排公司在市場機制作用之下,走得越來越好,越來越健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