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糊里糊涂地在給孩子補充營養素嗎?
您一直不知道或者是不敢給孩子補充營養素嗎?
您一直拒絕給孩子補充營養素嗎?……
上一期我們分析了“孩子能吃營養片嗎?”,事實告訴我們,營養片(營養補充劑)做為膳食營養的輔助,本身并沒有問題,但是它對人體是利還是弊,關鍵還在于是否能夠“合理”使用。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怎么讓現代豐富的營養補充劑,真正為我們的健康添色彩。
下文重點列舉一些孩子的例子,但是關于營養問題的原理和原則,成人和孩子是相同的,所以,也同樣適用于成人。
一、什么情況考慮使用營養補充劑
總體來講,使用營養補充劑應該有以下幾個前提。
1.已知膳食搭配不均衡或進食量不夠,又不能馬上改善,存在營養不足的可能時。
比如,孩子食欲不好,不愿意吃飯,或者挑食。如果,還不清楚有沒有明確的營養缺乏,或暫時不缺乏時,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給予少量的補充,防止營養缺乏的發生。
2.已經明確存在營養缺乏問題,又不便于馬上通過膳食進行調理時。
比如,已經明確孩子缺鈣,根據孩子的大小和缺乏的多少,給孩子制定鈣的補充計劃。
3.在某些特殊的生理病理階段,人體對某些營養素有特殊需求時。
比如,青春期孩子長個的速度一下增快,對鈣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孕中晚期對鐵的需求加大;骨折后,需要更多的鈣來參與修復;小兒腹瀉時鋅丟失多,同時需要鋅來修復腸道等等。以上這些情況都需要階段性的補充相應的營養素。
二、怎么知道吃的夠不夠,營養缺不缺?
簡單的方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膳食評估
粗略評價吃進的食物營養夠不夠。
方法一:營養計算
連續記錄個人全天的食物種類和攝入量(集體用餐,算日平均量),由營養師按食物成分表計算每天食物中提供的熱量、維生素、礦物質、蛋白質、纖維素等,再與“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表”對照,如果不足,則有缺乏的可能。
方法二:膳食寶塔估算
同上記錄個人全天食物種類和食物量,然后分類計算水、主食、蔬菜、水果、魚肉豆蛋奶、堅果、油鹽等攝入量,每周的平均量與各年齡段國家營養學會的推薦的膳食寶塔相對比(各年齡段膳食寶塔在9月4日微信中已經上傳,建議收藏)。如果不能滿足,則有缺乏營養的可能。
2. 營養狀況評估
(1) 癥狀體征評估
收集孩子的癥狀和體征進行初步判斷。比如,一個孩子如果夜間經??摁[或睡不安穩、脾氣急、枕禿、常說腿痛、肚子痛、汗多等,就可能是缺鈣。
(2) 理化檢查評估
可以定期檢測來幫助篩查孩子是否存在營養缺乏問題。或在癥狀顯示有營養不足時,做相應檢測,明確診斷。如,幼兒園定期做血常規,可以幫助判斷是否有缺鐵性貧血。在初步判斷缺鈣后,可以做骨密度檢查和骨堿性磷酸酶的檢查,綜合分析缺鈣的時間和程度。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一定要選擇有效的檢查做依據。比如,經常看到有些孩子缺鈣的癥狀都已經挺明顯了,可是家長堅持說不缺鈣,理由就是,做了微量元素檢測,醫生告訴他們說不缺鈣??墒俏⒘吭馗揪筒荒茏鰹槭欠袢扁}的判斷依據。選錯了檢測方法,錯誤的判斷,會耽誤孩子的生長,有些孩子因此長成方顱、雞胸。
三、補充營養素必須要清楚的幾件事
1. 明確有效食用量
有些孩子缺鐵、缺鈣,補了很長時間,一查還缺。有一些干脆就放棄了,任孩子缺著。我一問,你每天給孩子吃多少量呀,家長的回答是,一片呀,一包呀,說明上吃幾次呀等等。對每天應該的補充量,完全沒有概念。現在市面上的保健品,很多是預防缺乏的常規安全量,而對于已經明顯缺乏的孩子來說,按說明量食用,根本是不夠的。比如缺鐵,一般補充量可以按1mg/kg/天計算,一天不超過30mg。可是如果是一個缺鐵性貧血的孩子,根據其缺鐵的程度,每天可以超過100-200mg
2. 正確的食用方法
要明確所使用的營養補充劑的使用方法,比如,鐵最好是兩餐之間吃,因為跟食物一起吃,有一些纖維素,植物酸會影響鐵的吸收。鐵還不能跟牛奶一起吃,因為那樣鐵基本不吸收。鈣分次吃,比一次吃吸收的好。在持續較大量補充維C后,突然停止,會導致維C相對不足,而出現嚴重維C缺乏的表現等等。類似這樣的知識,在我們決定補充一種營養素之前,都是必須要清楚的。
3. 劑型、品牌選擇
比如2-3歲以下的孩子,盡量選擇沖劑或口服液,便于食用,也安全。另外,要選擇正規品牌,從正規渠道購買,防止偽劣產品傷害孩子。
4. 定期復查和評估
舉例來說,一般補鈣,三個月后復查骨密度。如果骨密度改善不明顯,可以提醒我們,可能是劑量不夠,也可能是選擇的鈣劑不適合,或者是孩子吸收方面有問題,或是存在著過多流失的問題等。曾經一個孩子補充鈣后三個月復查骨密度基本沒有變化;然后調整劑量,還沒有明顯變化;之后就換了一種鈣劑,結果,效果非常明顯。所以,定期復查可以指導我們確定下一步的補充方案。
如果復查時明顯上升,還未到最佳狀態。可以證明,這是個有效量,可以繼續堅持,并且根據上升的速度,預測可能的補充時間。如果已經達到最佳狀態,則根據實際情況,確定減量還是停用。
有的營養素不方便通過理化檢查來判斷,比如維生素B族,那么可以通過癥狀體征的變化來評估。
5. 清楚服用時長
多數家長或是看著別的孩子吃,自己的孩子也跟著吃;或是醫生讓吃就吃。吃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要么稀里糊涂一直就吃下去;要么懶的吃了或是想著吃了很長時間了,自己就給停了。有沒有用不知道。
盲目的補充是很不利的,甚至還會出現危險。比如,如果按缺鐵性貧血量補鐵時間過長的話,就會導致鐵中毒。而隨便亂停可能會出現根本還沒有補夠的問題。
所以要通過定期的復查和評估,可以較好的幫助我們來判斷補充的效果和時間。
6. 明確安全量
營養補充劑在長期補充時,一定要明確不同營養素的安全量,不然會導致過量或中毒的問題。關于營養素安全量,在“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表”中明確標明了“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這個在網上直接就可以搜到。例如,大家都很熟悉的伊可新,維生素AD,有效量和安全量很接近。一粒粉盒的伊可新,含維D700單位,最高耐受量是800單位。只要多吃一粒,時間長了就會引起中毒。曾經有一個嬰兒,家里幾個人照顧,想起來就喂他一粒,沒有專人定量,經常一天吃兩次以上,最后,因維生素D過量中毒,導至腎功能衰竭不治而亡。所以長期使用,安全量切不可忽視。
7. 營養補充劑永遠不可替代食物
雖然,合理使用營養補充劑在一定階段,對健康有保護和促進作用。而且它使用起來相對于飲食來講更便利。但是,我們必須清楚一點,營養補充劑永遠不可替代食物。在使用營養補充劑的同時,積極改變膳食結構,提高消化吸收功能,減少不合理的消耗,積極治療引起營養缺乏的原發性疾病才是糾正營養不良的根本。
8. 選擇有經驗的營養師
從上述的描述大家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合理使用營養補充劑最好在營養師專業的指導下來完成。但是,由于我們國家在這個方面發展相對落后,不成熟的營養師執業培訓,導致營養師隊伍魚龍混雜,缺少真正有經驗的營養師。臨床醫生絕不能等同營養師,因為大部分醫生并不懂營養。甚至出現醫生誤導的例子很多。
所以,不得不要求我們的家長們,自己懂一些營養知識,一是方便在日常生活中及時發現孩子的營養問題。小問題,自己解決起來比較方便。二是,幫助自己判斷面前的營養師是不是真的內行人。比如,針對補充營養的注意事項問幾個問題,營養師的回答就可以大概的判斷他的水平了。
也許有人會說,帶個孩子真麻煩,怎么要學那么多東西呢?其實這些知識本應該是我們生存的基本常識,只是因為父母生長年代和條件的限制,他們沒有機會學到,才讓我們這一代人在“無知“中長大。現在我們應該感謝孩子,是孩子讓我們開始關注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此,僅就營養補充劑的合理使用,給出了一些原則性的建議。但是具體到每一種營養素,還有各自不同的特點。針對兒童常見的鈣、鐵、鋅、維生素AD、B族、維C、蛋白質等不足的問題,我們會陸續與大家詳細分享,希望有興趣的朋友們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