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與人文藝術需求的多元化,一個新興的龐大的行業領域逐漸走上歷史舞臺。無論從龐大的產品供應鏈系統,還是主導這個這個過程的設計研發組織都呈逐年上升成長的趨勢。它不僅滿足物質功能上的需求保障,也提供了文化藝術層面的精神指導,不僅在空間里交流著居住文明,也在時間中閱讀著生活方式。-----這,就是軟裝藝術,一個人人都需要的空間時尚。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世界歷史發生了幾件重大事件。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冷戰的發生,共產主義開始向資本主義宣戰。逐漸形成不同政體不同文化的人類生活陣營。
二,世界性的知識爆炸,隨著戰爭的結束,文學,藝術,科技, 教育的復興,讓眾多學科規范化,多元化。
三,工業革命的興起,促進了傳統手工業效率,也讓更多產品可廣泛的服務于更多人。
四,生活方式的逐漸完善,時尚領域嶄露頭角,軟裝藝術就在此時期從歐洲得以發揚推廣。
軟裝藝術進入中國市場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的沿海地區,最初引進的概念是風格化裝修,從房屋結構,家居飾品入手,最后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裝飾行業市場。而在此行業規范下,最后演化稱為,施工,設計,材料,與管理的主導行業。于是在中國市場上就出現了區別于歐美的室內設計的概念,在中國,人們習慣的稱之為:裝修。
隨著國際化高度融合,人們物質與精神的雙重需求下,市場經濟最后衍生出專門服務于空間內在美學的室內設計領域,為更好地在中國市場得到大家認知,便起了一個比較接地氣的詞匯“軟裝”。同時把傳統的裝修概念統稱為“硬裝”。
所以在中國便有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業門類---軟裝藝術!
但在中國,軟裝這個行業在文化上并沒有完整的準確的市場認知。官方的軟裝行業數據都是基于產品的銷售數據而來,設計公司多數以銷售帶動設計的居多,而設計帶動銷售的卻屈指可數。市場不規范,信息不完整,設計不專業,認知不趨同是這個行業現存的最大問題。問題多,需要解決的需求就大。我們可以看一下參考數據:
從數據可以看出,軟裝市場在2015年度的銷售額是2062億元人民幣,且每年基本呈百分之五十的成長速度。2016年是3000億的市場。我們現在面對的是一個具有5000億市場的領域。這里并不包括一些非品牌或私人化的市場份額。
關于軟裝藝術行業在中國面臨的問題以及商業思考
駱和先生指出,軟裝行業從商業系統來講,需要從四個路徑來完善打造
1,軟裝教育與傳播體系的準確認知,培訓,學術,書籍的規范化
2,軟裝產品的研發與文化的精準結合,并形成聚合商業效應
3,設計領域的專業完善,從設計到禮儀,從產品到時尚都需要有完整的鏈條
4,商業模式的重新塑造,現在的行業還是傳統研產銷體系,未來需要重新洗牌。
軟裝藝術,是未來人們的一種時尚,是一種生活藝術。它體現的是空間里的人格化。
(百科:駱和)
主題美學【唯吾院】創始人;【軟裝智庫】主理人;2015年度中國百強講師,頂級軟裝認知思維培訓專家,知乎專欄作家,中國高智商協會終身會員,資深設計師,策劃人,中國互聯網裝飾季外聯主任,連續創業者.......
可關注知乎:【駱和】查看所有軟裝智庫專欄文章
可關注公眾號【唯吾院】查看主題美學的空間及物品展示
可關注百度百家【軟裝藝術智庫】查看軟裝行業數據及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