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兩會之后,傳統企業轉型互聯網,從散兵游勇升級到正規軍作戰,并有了一個時髦名詞叫“互聯網+”。互聯網是海洋,傳統企業都不會游泳,即缺乏互聯網思維和能力,選擇一艘船成為出海的唯一方式,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不同行業的傳統巨頭紛紛相中了心儀的大船。伊利、361°等公司先后與百度達成戰略合作,美的、海爾等制造大鱷則相中了阿里,騰訊則成為不少地方政府推進互聯網+的重點合作對象……那么,傳統巨頭在“借船”時主要是看什么呢?
互聯網核心技術
今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與乳業巨頭伊利啟動戰略合作,主要包括線上打造智能交互的全景伊利全球產業鏈和線下通過新技術智能升級參觀工廠活動,線上部分應用了多模交互技術、以3D視覺為核心的移動端增強現實(AR)技術、全景漫游技術等,線下部分伊利牧場引入智能眼鏡和空氣盒子增強參觀者體驗。另外,剛剛在百度世界亮相的機器人助理“度秘”,也應用到這次的合作當中。用戶可以在百度智能機器人的帶領下,參觀伊利全球產業鏈的各個環節。
伊利全球產業鏈可以通過手機端和Pc端同步呈現
一年前的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也與知名運動品牌361°達成戰略合作,開放百度鷹眼、大數據、LBS、百度云等技術,與361°聯合推出智能防丟童鞋。
由上可見,百度給各大傳統巨頭都提供了互聯網企業獨有的核心技術,以人工智能、大數據和云計算三大技術為代表。未來這些前沿的技術會逐步落地到商業應用中,但這些技術則會由互聯網玩家們提供。傳統企業要實現戰略化、智能化的轉變,需要找到開放、領先、靠譜的互聯網技術平臺。
線上線下閉環能力
如果互聯網巨頭沒有興趣去做線下,沒有真正大力度投入去摸索,是不大可能理解傳統產業的痛點問題和業務特性的。就是說想要幫助傳統企業轉型的巨頭必須先學會去理解傳統產業,去探究其業務邏輯,熟悉其話語體系,適應其合作風格,才能與之水乳交融,實現互聯網“滲透”。因此傳統企業“借船出海”,必須選擇一只線上線下通吃的船,即懂互聯網又懂傳統產業,線上是入口線下苦活臟活累活又能做,具有這種“線上線下閉環能力”是必須條件。
還是以百度為例,其已將從信息到服務轉型作為公司戰略,是國內最早瞄準“傳統產業”的互聯網巨頭——李彥宏在2013年便提出“互聯網給傳統產業無限機會”的論斷。在執行層面百度最近一年重心也在O2O上,200億投資糯米,力推直達號平臺,花功夫做外賣、電影票等拳頭業務,都是數得上來的大動作。再加上百度地圖、百度錢包、手機百度這些子產品的用戶積累,百度已具備線上線下閉環的能力。
軟硬件結合能力
萬物互聯時代正在來臨,受益于此的不只是硬件產業,整個世界的交互形式,物與物、人與物和人與人之間的連接方式,都將發生改變。傳統產業同樣會成為受益者,在產品研發、生產、營銷、體驗、服務以及企業協同管理諸多環節都可應用物聯網。2015年中國政府提出“中國制造2025年”戰略以及歐洲的工業4.0,都體現了這樣的趨勢。
以伊利為例,大膽暢想一下,未來奶牛可能內置芯片可對其實時追蹤,牧場全部加裝智能攝像頭全球實時直播,牛奶灌裝生產線全部啟用制造機器人,牛奶售賣直接通過自動售貨(奶)機進行,家庭可免費安裝智能牛奶箱根據需求提醒送奶,還能監測家人用奶數據進而與健康監測和營養建議服務結合……而要實現這些,伊利必須借助于具有物聯網實施能力的合作伙伴,自身只需專注做好牛奶本身即可。
伊利與百度合作便看中其軟硬件結合能力,例如在線下參觀體驗環節提供智能眼鏡、空氣盒子,前者幫助用戶獲得更好的講解和導覽,后者則通過可視化數據告知用戶牧場實際空氣情況,更具說服力。百度通過百度Inside、百度iHome等平臺以及背后的人工智能技術正在布局萬物互聯時代,而騰訊則推出了QQ物聯和微信硬件平臺,阿里更是成立了智能生活事業群,大家都想提升軟硬件結合能力。傳統企業借船出海時將更親睞即懂硬件又懂軟件的玩家。
小結一下:傳統企業紛紛啟動互聯網+轉型,不過由于大家在互聯網業務中都是生手,業務思維、組織架構、企業文化、數據沉淀諸多維度都與互聯網玩家有偏差。因此“借船出海”成為快速轉型互聯網的捷徑,而在借船時,大家更注重合作伙伴的技術能力、渠道資源、O2O能力以及軟硬件結合能力。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