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個人電子商務的再探討
---十年前一篇文章的再思考
在10年前,我曾經有段時間幾乎每天泡在北航圖書館里,那時翻看各種資訊期刊、書籍,對中國個人電子商務的發展與成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中國的B to C 市場,必定要經歷一個轉折的過程,隨著個人電腦以及家用電腦的普及,網絡與電子商務的興起,上網人數不斷增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7月24日發布了《第2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了2.53億,首次大幅度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位。雖然質量不高,但是,一般的城市家庭都有了電腦,一般的企業都把電腦作為辦公必備工具的時候,本身就是建立了一個最廣大的渠道,07年QQ產值50億,凈利潤17億,什么概念,一個供網民聊天的工具運營企業就可以實現這樣的產值規模,由工具成了資訊媒體,媒體就有更高收益,還有付費用戶,移動聊天等等,很可怕的概念,淘寶網有350億產值,是家樂福、沃爾瑪、易初蓮花三個零售企業在中國的銷售總額還多,發展到什么程度呢,工作不忙的女性朋友一塊聊天,都要在淘寶網上開個小店。。。
這已經在告訴商業業者,一種新型的業態正在不斷興起,就是網絡電子商務以及連接網絡、與終端網民相關的服務產業。
大學時,曾經做過一個分析,就是什么是網絡電子商務發展必備的盈利前提。
1、上網的便利性、網民數量--目前已經上了規模。雖然2.53億中,有些是不經常上網的,但是經常上網的網民至少也超過1億。
2、就是企業產品的質量提升、市場信譽和品牌知名度的建立。我們看到有些與產品品牌附著力強的、質量認可程度高的、或者產品間差異化較大的商品,早早的流行于網絡營銷,B-TO-C 模式運作,包括電腦、圖書、音像等商品。當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將會有更多的品牌商品在指定的網絡媒體銷售,同時也會有更多的商品通過建立了商業品牌的機構,比如連鎖企業、比如國美這樣的電器商店,比如金像大藥房這樣的藥品經營企業,將會更多的通過網絡進行銷售,這是一個未來的龐大市場,要建立相應的市場地位,需要一個消費者認知以及消費習慣轉變的過程,但這個過程轉變的時間周期會越來越短。
3、物流配送體系發達,這是一個網絡電子商務發展的另一個必備條件,這個可以看到包括EMS,包括城市速遞公司的興起,為同城速遞業務發展提供了服務支撐,異地配送業務也在鐵路、航空運輸的物流體系發達的情況下,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4、就是消費習慣的改變,這需要一個過程,個人電子商務的發展,在可預見的很長時期內,都無法取代傳統的商業與貿易形式,它將從傳統商業貿易形式的必要補充,個別領域的個別商品類別將會逐步轉向網絡銷售形式。這種轉變過程中,將形成行業的壟斷廠商,一般一個行業2-3家,就像網絡招聘領域,有51job,chianhr,zhaopin.com等主要3家。當然這三家主要是傳統的業務需求被移植到網絡上,但獲得很大的生機與活力,成為市場業務需求的主要服務模式了。當然現場招聘仍然有存在的價值。有的時候人們也需要一種面對面的了解和交流。
我認為隨著上述必備條件的不斷完善和發展,中國個人電子商務的前景不是網絡泡沫時代的炒作,而是切實的13億人口龐大市場的消費空間下,一種新的消費渠道和消費方式。
特定品牌的商品都有直接面對客戶銷售的機會。
劉東 200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