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德國“工業4.0”與中國元素碰撞,成為今年德國漢諾威IT 展覽(CeBIT2015)最大的看點,“工業4.0”是應用物聯網、智能化等新技術提高制造業水平,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通過決定生產制造過程等的網絡技術,實現實時管理,它“自下而上”的生產模式革命,不但節約創新技術、成本與時間,還擁有培育新市場的潛力與機會。
“互聯網+制造業”和正在演變的“工業4.0”,將顛覆傳統制造方式,重建行業規則,例如小米、樂視等互聯網公司就在工業和互聯網融合的變革中,不斷搶占傳統制造企業的市場,通過價值鏈重構、輕資產、扁平化、快速響應市場來創造新的消費模式,而在“互聯網+”的驅動下,產品個性化、定制批量化、流程虛擬化、工廠智能化、物流智慧化等等都將成為新的熱點和趨勢。
農業看起來離互聯網最遠,但農業作為最傳統的產業也決定了‘互聯網+ 農業’的潛力是巨大的。
首先,數字技術可以提升農業生產效率。例如,利用信息技術對地塊的土壤、肥力、氣候等進行大數據分析,并提供種植、施肥相關的解決方案,能夠提升農業生產效率。
其次,農業信息的互聯網化將有助于需求市場的對接,互聯網時代的新農民不僅可以利用互聯網獲取先進的技術信息,也可以通過大數據掌握最新的農產品價格走勢,從而決定農業生產重點以把握趨勢;再次,農業互聯網化,可以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積極投身農業品牌打造中,具有互聯網思維的“新農人”群體日趨壯大,將可以創造出更為多樣模式的“新農業”。
同時,農業電商將成為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推手,將有效減少中間環節,使得農民獲得更多利益,面對萬億元以上的農資市場以及近七億的農村用戶人口,農業電商的市場空間廣闊,大爆發時代已經到來。而在此基礎上,農民更需要建立農產品的品牌意識,將“品類”細分為具有更高識別度的“品牌”。
例如,曾經的煙草大王褚時健栽種“褚橙”;聯想集團董事柳傳志培育“柳桃”;網易CEO丁磊飼養“丁家豬”等等,也有專注于農產品領域的新興電商品牌獲得巨大成功,例如三只小松鼠、新農哥等等,都是在農產品大品類中細化出個人品牌,從而提升其價值。
在今年總理報告中表示,2015年將會繼續促進教育公平發展和質量提升,其中包括加快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改善薄弱學校和寄宿制學校基本辦學條件,落實農民工隨遷子女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等政策,據稱僅2015年教育部就將為教育信息化投入700億元。
在過去的2014年,K12在線教育、在線外語培訓、在線職業教育等細分領域成為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很多傳統教育機構,例如新東方也正在從線下向線上教育轉型,而一些在移動互聯網平臺上掌握了高黏性人群的互聯網公司,也在轉型在線教育,例如網易旗下的有道詞典,就在英語垂直應用領域掌握了4億的高價值用戶,這部分用戶對于在線學習英語的需求非常強烈。
因此,有道詞典推出了類似在線學英語、口語大師等產品和服務,將用戶需求深度挖掘,而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個性化推薦,而基于移動終端的特性,用戶可以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沉浸式學習,讓在線教育切中了傳統教育的一些痛點和盲區。
“互聯網+醫療”的融合,最簡單的做法是實現信息透明和資源分配不均等問題,例如,類似掛號網等服務,可以解決大家看病時掛號排隊時間長,看病等待時間長、結算排隊時間長的“三長一短”問題。而春雨醫生、丁香園等輕問診型應用的使用,則解決了部分用戶的就診難問題。
而互聯網醫療的未來,將會向更加專業的移動醫療垂直化產品發展,可穿戴監測設備就將會是其中最可能突破的領域。
例如,iHealth推出了Align性能強大的血糖儀能夠直接插入智能手機的耳機插孔,然后通過移動應用在手機屏幕上顯示結果,緊湊的外形和移動能力使其成為糖尿病患者最便利的工具;健康智能硬件廠商Withings發布了Activite Pop智能手表,計步器、睡眠追蹤、震動提醒等功能,其電池續航時間長達8個月;南京熙健信息將心電圖與移動互聯網結合,建立隨時可以監測心臟疾病風險的移動心電圖……
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健康數據管理未來有較大的機遇甚至可能改變健康產品的營銷模式。同時,隨著互聯網個人健康的實時管理的興起,在未來傳統的醫療模式也或將迎來新的變革,以醫院為中心的就診模式或將演變為以醫患實時問診、互動為代表的新醫療社群模式。
從余額寶、微信紅包再到網絡銀行……互聯網金融已悄然來到每個人身邊。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國內P2P網絡借貸平臺半年成交金額近千億元,互聯網支付用戶2.92億。傳統金融向互聯網轉型,金融服務普惠民生,成為大勢所趨。
“互聯網+金融”的結合將掀起全民理財熱潮, 低門檻與便捷性讓資金快速流動,大數據讓征信更加容易,P2P和小額貸款發展也越加火熱。這也將有助于中小微企業、工薪階層、自由職業者、進城務工人員等普羅大眾獲得金融服務。
小微企業是中國經濟中最有活力的實體,小微企業約占全國企業數量的90%,創造約80%的就業崗位、約60%的GDP和約50%的稅收,但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底,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占企業貸款余額的比例為30.4%,維持在較低水平。“互聯網+”金融將讓小微企業貸款門檻降低,激活小微企業活力。
互聯網金融包括第三方支付、P2P小額信貸、眾籌融資、新型電子貨幣以及其他網絡金融服務平臺都將迎來全新發展機遇,社會征信系統也會由此建立。
我們的物理空間越來越有限,住房越來越小,車位越來越少。很多產品,你并不一定需要再100%的擁有,你只需要考慮如何更好地使用,如果能便捷的使用,“擁有權” 其實不再重要。“互聯網+ 交通”不僅可以緩解道路交通擁堵,還可以為人們出行提供便利,為交通領域的從業者創造財富。
例如,實時公交應用,可以方便出行用戶對于公交汽車的到站情況進行實時查詢,減少延誤和久等;嘀嘀和快的不僅為用戶出行帶來便捷,對于出租車而言也減少了空車率;而易到用車、嘀嘀專車和PP 租車則發揮了汽車資源的共享, 掀起了新時代互聯網交通出行領域的新浪潮。
而在旅游服務行業,旅游服務在線化、去中介化會越來越明顯,自助游會成為主流,基于旅游的互聯網體驗社會化分享還有很大空間,而類似Airbnb和途家等共享模式可以讓住房資源共享起來,旅游服務、旅游產品的互聯網化也將有較大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