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主發力系:
銀行代表:農業銀行、包商銀行、交通銀行、工商銀行
1、農行推掌上銀行+B2B產品
2014年3月30日,農行重點推出其最新版本的“掌上銀行”,“掌上銀行”提供移動銀行、移動支付、移動商務、移動社交等應用。繼掌上銀行之后,農行多個B2B平臺和產品也陸續推出。
2014年3月在總行機構改革中,農行專門設立了互聯網金融推進工作辦公室,作為專職的戰略實施推進機構。在2015年3月中旬發布的2014年年報中,曾主管互聯網金融監管的央行副行長的農行董事長劉士余提出“努力發展農行特色的互聯網金融業務”。2014年初,農行副行長李振江曾表示,農行的互聯網金融將從O2O、B2C、B2B、數據應用、物理網點二次轉型等五個領域介入。
2、民生銀行除探索直銷銀行新經營模式
2014年2月民生銀行率先推出的直銷銀行,提供如意寶、定活寶、民生金等門檻低、體驗好的純線上金融服務。除探索直銷銀行新型銀行經營模式外,民生銀行也持續發力移動金融,新推自助注冊客戶小額支付、小微客戶在線貸款和續授信、信用卡在線申請和實時購匯等手機銀行特色功能。
3、包商銀行智能理財平臺的“小馬bank”
2014年6月19日,包商銀行獨立研發的被業內譽為中國銀行業第一家智能理財平臺“小馬bank”正式上線。該平臺上線初期主推的重點產品包括兩類產品債券(千里馬)和貨幣基金(馬寶寶)。產品債券是指把包商銀行傳統的小貸業務的貸款轉化成為債券在線上出售,小馬bank是包商銀行內部100%的全資控股子公司。
2015年3月,推出不到一年的包商銀行互聯網金融戰略遇到了變故——創業核心團隊集體出走。雖然公司核心人員也同為一撥人,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從包商銀行的子公司手里接過了主導權。
4、工行發布互聯網金融品牌e-ICBC
2015年3月23日上午,中國工商銀行在京正式發布互聯網金融平品牌“e-ICBC”及其“三大平臺+三大產品線”,成為國內第一家發布互聯網金融品牌的商業銀行。此次工行發布的互聯網金融品牌包括“三大平臺”和“三大產品線”,其中,三大平臺分別為“融e購”電商平臺、“融e聯”即時通訊平臺、“融e行”直銷銀行平臺;三大產品線則分別為支付、融資、投資理財,以及“支付+融資”、“線上+線下”和“渠道+實時”等多場景應用。
5、交通銀行小微金融O2O“好生意”
2015年5月底,交通銀行正式對外發布其小微金融O2O創新產品——“好生意”。據悉,該產品基于互聯網云+端技術,整合軟硬件平臺,為小微商戶提供了線上線下(O2O)一體化收單、商品管理、財務管理、理財融資等綜合解決方案。
中申網認為,除了上述的幾家銀行之外,還有許多銀行也推出了互聯網金融產品。2014年來,互聯網金融站在了風口上,各大企業各路資本紛紛進入,。作為金融系不可或缺的一個分支,銀行系自然不可能不加入這場戰局。去年以來,各大銀行紛紛制定各自的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從手機銀行、移動支付、網上銀行、電子商務、微信銀行到P2P、O2O、B2B等,都加大投入和創新力度,意欲打造了一批競爭力強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順應潮流的同時,不斷發掘“互聯網+”的“金礦”。
二借船出海系:
銀行代表:北京銀行、中國銀行、興業銀行、華夏銀行
1、北京銀行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3年9月,北京銀行成了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這家銀行與境外戰略合作伙伴荷蘭國際集團(ING)將直銷銀行概念引入中國,北京銀行的直銷銀行采用的是“互聯網平臺+直銷門店”的方式。直銷銀行在服務渠道上提供線上和線下融合、互通的渠道服務,線上渠道由互聯網綜合營銷平臺、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多種電子化服務渠道構成;線下渠道采用全新理念建設便民直銷門店,其中布放VTM(智能銀行機)、ATM、CRS(自動存取款機)、自助繳費終端等各種自助設備,以及網上銀行、電話銀行等多種自助操作渠道。
2、北京銀行牽手騰訊提供百億意向性授信
2015年4月29日,北京銀行與騰訊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北京銀行將向騰訊提供意向性授信100億,雙方將圍繞京醫通項目、第三方支付、集團現金管理、零售金融等領域開展業務合作。作為此次雙方合作重點,京醫通微信公眾賬號的開通是京醫通平臺首次與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對接,也被視為“互聯網+醫療”的一次重要嘗試。
3、中國銀行與百度就互聯網金融領域展開全面合作
2015年6月11日,中國銀行北京分行與百度金融事業部在北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展開全面合作。百度旗下的百度小貸牽手中國銀行,將在“線上+線下”、“數據+風控”、“獲客+資金成本”多維度展開。同時,還將面向個人消費信貸領域。根據協議,雙方將圍繞百度體系內企業,提供包括聯盟貸在內的中小企業授信服務,并在個人消費金融服務等方面進行探索。
4、興業銀行與螞蟻金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015年6月12日,興業銀行與螞蟻金服在杭州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正式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興業銀行成為首家與螞蟻金服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的商業銀行。
據中申網了解,興業銀行與螞蟻金服前期已在支付結算、客戶/商戶服務、資產平臺等方面建立了較為深入的合作關系。基于戰略合作關系,雙方將在現有業務合作的基礎上,將合作范圍與深度進一步拓展至渠道互通、業務互補、產品共建、客戶共享等具有增值效應的領域,優化和共營投融資平臺及服務,開發新型獲客途徑,包括但不限于服務窗、跨行代扣、小額資產轉讓、消費金融、資產證券化、新型支付服務等;共同開發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公共服務智能化領域業務,推動普惠金融、跨境金融領域合作發展。
5、華夏銀行與微眾銀行推信貸產品“接力貸”
2015年2月份,華夏銀行與微眾銀行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資源共享、小微貸款、信用卡、理財、同業業務、生態圈業務等多個領域開展深入的合作。華夏銀行已給予了微眾銀行20億元的同業授信額度,并且雙方合作的產品小微企業信貸產品“接力貸”預計將在7月份將在正式上線。
而華夏銀行此前推出的“平臺金融”可以為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小企業網絡貸系列產品,包括電子保理融資、應收賬款池融資、電子訂單融資、采購融資、未來提貨權電子保兌倉融資、交易市場優先權處置融資、交易市場未來提貨權電子保兌倉融資以及POS網貸等。
中申網認為,在互聯網金融興起之初,互聯網金融與銀行傳統業務沖突逐漸顯現時,一些傳統銀行還未反應過來,甚至在互聯網金融興起之處,許多銀行對這種新形勢的金融抱有敵對的態度。所以在落后的戰況之下,選擇和與自己有互補作用的企業合租,成了許多銀行的選擇。經過近兩年的互聯網金融摸索,越來越多傳統金融機構也意識到,互聯網和傳統企業的融合,將會是一個趨勢。
三多面開花系:
銀行代表:平安銀行
相比四大行布局廣闊的物理網點,平安銀行望塵莫及,網點的非傳統式擴張成為平安銀行的必經之路。在互聯網時代,平安銀行也有了新的金融戰略:平安銀行專門設立了網絡金融事業部,構建了橙E網、口袋銀行、橙子銀行、行E通等互聯網門戶。
平安銀行行長邵平曾說過,綜合金融是平安銀行的最大優勢。平安銀行也把“綜合”二字做得很好。除了推出自己的互聯網金融平臺,平安銀行也積極結“盟友”。就近期以來,平安銀行已與多家企業合作,布局互聯網金融行業:
2015年5月8日,平安銀行與微眾銀行在深圳簽署《全面業務合作協議》。
2015年5月27日,平安銀行與商派簽署互聯網金融合作協議,雙方將建立面向小微企業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第一步將展開基于大數據的互聯網金融融資服務。
2015年6月8日,和邦股份宣布與平安銀行成都分行就互聯網+現代農業電子商務項目結成全面、緊密、深入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2015年6月9日,平安銀行聯合深圳光啟推出新型移動支付方式“光子支付”……
中申網認為,目前看來,平安銀行專業化、集約化、綜合金融、互聯網金融“四大特色”更加鮮明和突出。平安銀行在線上供應鏈金融、事業部、小微企業、綜合金融四大改革已步入收獲期。隨著越來越多的銀行意識到“互聯網+”的重要性,像平安銀行這樣多點發力的銀行將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