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技術降低了企業的運營成本,并最終轉化為生產效率的提升。所以,連接的目的在于整合資源,并快速滿足用戶需求。華為發布了“全球連接指數”,敏銳地洞察了連接的價值,認為連接已成為生產要素。企業向數字化轉型是一個顛覆性的過程,尤其實施平臺連接需要斟酌連接的方式、市場的規模、跨越的界限等關鍵問題。
微信經常被作為單邊市場的典型,單邊的電商平臺包括曾經的京東和亞馬遜,它們的創新之處在于節約了營銷和渠道費用。現在,京東和亞馬遜逐漸引入了第三方賣家,這些平臺越來越天貓化,電子商務平臺的商業模式正在變得趨同,市場競爭同質化使得平臺的優勢和利潤空間被削弱。
這個選擇對于效率有很大的影響。一般而言,訂餐平臺都是由商家經營而直面用戶,是典型的單邊市場,例如麥當勞和肯德基的訂餐平臺。餓了么、百度外賣等訂餐平臺則是以雙邊形式出現的,它們打造平臺式送餐物流,接到訂單后快遞員要去餐廳取餐,再送給顧客。雙邊市場帶來市場規模增長的同時,也可能會帶來效率的損失。所以,當實施互聯網創新時,平臺構建形式的選擇很關鍵,采取單邊還是雙邊,影響到市場的競爭程度和經營效率。
很多企業認為,只要掌握了雙邊市場的原理,就可以據此構建交易平臺。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據此在O2O領域探索,但成效不佳,百度有啊可以說是前車之鑒,騰訊電商也沒有能夠挾流量以令諸侯。另一些創業企業,例如做酒店信息系統外包服務的百達屋,雖然符合雙邊平臺的特征,并因此獲得了風險資本的強力注入,但終因市場連接規模的不足,經營業績難以迅速攀升。
雙邊平臺戰略的實施,正如《從0到1》的作者蒂爾所言,需要快速實現規模的增長,爭取獨占市場。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一邊聯接著出租車司機,另一邊聯接著有打車需求的乘客。這兩家企業在成長初期通過發紅包的方式吸引用戶規模的增加,后期則干脆通過合并,完成了規模的膨脹。
另外,《中國好聲音》和《中國好歌曲》兩個平臺,最終一定是“好歌曲”的潛在規模超過了“好聲音”,因為經過歷史的積累,好聽的歌曲很多,但是擁有好嗓子的原創歌手相對較少。從生意的本質來看,拉手網、愛日租、西米網等創業企業所進入的市場領域并沒有足以支撐起企業盈利的規模。所以,平臺創新如果不考慮市場的潛在容量,注定只是曇花一現。
這次政府報告中所提的“互聯網+”,在早期相關互聯網企業討論聚焦的“互聯網改造傳統產業”的基礎上,已經有了進一步的深入和發展。互聯網企業和相關行業融合在一起可能產生極大的商業價值,隨著去IOE(物聯網)的趨勢深化,傳統企業的互聯網改造、互聯網金融等創新形式的出現,為“互聯網+”提供了額外的創新途徑。
小米進入智能家居市場,阿里完善大數據建設,百度要做中國人腦,“互聯網+”已經顯現出新業態和新氣象,制造業、金融、醫療健康、教育、旅游、房地產等都可以是創新對象。可以預見的是,“互聯網+”的無限可能,將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從傳統制造業向現代制造業轉型,給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平臺戰略的邊界可能迅速擴大,很大程度是因為“云+網+端”基礎設施的完善和互通,提升了跨界創新的效率。隨著交易成本的降低,互聯網企業的組織邊界自然也在不斷擴大,BAT巨頭令人炫目的大互聯網布局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融合消費者的需求,傳統制造企業海爾提出“人人創客,引爆引領”,通過內部組織變革,突破原有的行業枷鎖,越來越貼近用戶的個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