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內容參見: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
2014年行業數據出爐,中國啤酒業總容量首次出現負增長。盡管數字不足1%,卻如投石入湖,久無大事的啤酒產業,寂寞了太久的媒體和業界還是熱鬧了一陣。
所有人都在關心,這個數字是否是一個信號,中國啤酒業是否將進入一個緩慢的下降通道?啤酒業新的空間在哪里?經歷了并購戰、渠道戰之后的啤酒,下一個可能的戰場在哪里?
雪花啤酒:鋪貨半徑延伸再延伸
在2015年中國啤酒業峰會上,華潤雪花啤酒營銷中心總經理曾申平認為,“中國的啤酒市場下一步仍然會進一步發展”。
曾申平將中國的社會結構分為三種文明時代。中國的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在全球也是處于發達水平,這些地方處于信息文明時代;中國的省會城市,以及發達的二、三級地級市處于工業文明時代;大量的農村則處于農業文明時代。
這樣多元而復雜的市場結構,在全球都是一個獨特的景象。如果一定要說中國啤酒市場已經成熟了,那也是特指一二線城市市場,而絕不是整體中國市場。針對不同級別的市場,雪花啤酒有不同的應對策略。
1.在信息文明時代的一線城市,雪花啤酒會采用新的推廣方式、新的產品研發、新的服務,讓飲用啤酒的人飲用得更深入;
2.在工業文明時代的二三線城市,雪花啤酒提供更多的品牌推廣,讓消費者從飲用其他的品類轉為飲用啤酒,近五年這個趨勢比較明顯;
3.廣闊的農村市場是未來一個高增長的機會。這種增長不僅僅是量的增長,更多的是農村市場的消費方式發生了大的變化。原來喝低檔的白酒,還有自釀米酒,比如西南、西北很多農村市場,這些地方隨著經銷商的意識和能力的提升,以及產品覆蓋提升,慢慢會轉變成飲用更為衛生和健康的啤酒。
雪花啤酒在貴州:消費重在引導
在華潤雪花啤酒內部,2007年才開始進入的貴州區域市場是成功引導消費的一個樣板市場。
我們先了解一下貴州市場雪花啤酒自2007年來的歷年銷售數據。
2007年新進貴州市場,銷量不過6萬千升,市場總容量也僅30萬千升,份額不過20%; 2014年,雪花啤酒在貴州銷量近50萬千升,市場容量也到了64萬千升,市場份額超過了70%。
貴州雪花啤酒的高速增長,前三年主要源于城市市場,而2009年之后主要得益于農村市場快速上量。
2009年是貴州省城鎮化戰略元年,當年城鎮化率只有29.9%,2013年是37.8%,增加了7.9%;2009年,貴州農村人均純收入3005元,2013年農村人均純收入5434元,增長80%;4年里,貴州省新增高速公路3281公里,人均道路面積7.05平方米,增加17%。
以上的數據意味著,4年里,貴州省每年有近100萬農村人口改變了原來的生活方式;農村人口提升了巨大的消費能力;交通改善讓物流更方便快捷。這正是雪花啤酒貴州農村模式賴以成功的戰略基礎。
據行業協會數據,2007年貴州全省啤酒容量為29.6萬千升,到了2014年,貴州省啤酒容量已達到64.1萬千升。人均啤酒消費由7升提升至19升。
貴州農村市場的變化,是全國大多數農村市場的一個縮影。而雪花啤酒的貴州運作模式,可稱為中國啤酒農村市場運作的一個范本。
啤酒市場,決戰最后一公里
在開發貴州市場,雪花啤酒要解決至少兩個問題:很多貴州消費者沒有喝過啤酒,如何讓他們喝起來?盡管干線物流有了改善,但在多是到了艱難的地區,如何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將啤酒送到消費者最近的地方?
1.雪花式引導:“啤酒節”加“大中篷車”。
在省會及二級城市市場,用一年一度的大型“雪花啤酒節”加常態小型的“社區推廣”結合,讓習慣了喝白酒的貴州消費者逐漸接受并開始消費啤酒。在許多城市,一年一度的大型雪花啤酒節成了當地的一個盛大狂歡節日,幾乎能達到萬人空巷的熱烈程度。
在鄉鎮一級市場,根據實際路況,用雪花啤酒大小篷車在集日做循環路演,不斷吸引消費者體驗試飲啤酒。
在更下沉的村寨,雪花啤酒采用宴席贈飲推廣,形成宴席喝啤酒的文化。
通過以上主要幾種推廣形式,結合雪花啤酒強勢的廣告助推及餐飲文化街的打造,雪花啤酒迅速被貴州市場的消費者接受并暢銷開來。在貴州都勻市場,雪花啤酒2007年由零起步,2014年銷量超過8000千升,市場份額超過70%。
2.貨車馬車加背簍,打通村寨最后一公里。
在貴州,山地和丘陵占土地面積的92.5%,道路崎嶇不平,送貨的艱辛程度難以想象。
用這種現代加原始的多種運輸方式,林勇從2007年每月銷售幾百件啤酒,到現在每月賣到村里15萬件以上。而雪花啤酒貴州市場,也依托數百名“林勇”打通了貴州1500多個鄉鎮,16000多個村寨,將銷量從2007年的6萬千升增長到近50萬千升,規模擴大超過7倍之多。
更多精彩內容參見:https://liuhuapeng.jiangshi.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