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民健心網首席專家,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應用心理學教授肖漢仕博士轉自中國全民健心網并與您分享:
肖漢仕講課聯系郵箱zgqmjxw@163.com
約拿情結:渴望成長卻又因為某些內在阻礙而害怕成長的畏懼心理 其由來則取自圣經中的一個故事: 約拿是圣經《舊約》里面的一個人物。他是亞米太的兒子,也是一名虔誠的基督教徒,并且一直渴望能夠得到神的差遣。有一天,神耶和華終于交給了他一個光榮的任務:以神的旨意去宣布赦免一座本來要被罪行毀滅的城市——尼尼微城。可是約拿卻畏懼了,逃避了這個任務。直到耶和華尋找他、喚醒他、懲戒他,甚至讓一條大魚吞了他。約拿才在幾經反復和猶疑后,終于悔改,去完成了他的使命。 上帝要約拿到尼尼微城去傳話,這本是一種崇高的使命和很高的榮譽,也是約拿平素所向往的。而一旦理想成為現實,他又產生了畏懼心理,害怕自己不行,想回避即將到來的成功,想推卻突然降臨的榮譽。所以,“約拿”這個詞就被用來指代那些渴望成長卻又因為某些內在阻礙而害怕成長的人。而這種在成功面前的畏懼心理,就是“約拿情結”。 1966年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就對這種阻礙生命成長和自我兌現的“約拿情結”進入深入研究,并發現人類普遍存在這樣一種心態: 在面對自己時會表現為:逃避成長、執迷不悟、拒絕承當偉大的使命;在面對他人時會表現為:如果別人表現出優秀之處,便會嫉妒;如果別人受到了祝福,他會心里難受;如果別人倒了霉,他會幸災樂禍。這種情節導致人們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甚至逃避發掘自己的潛力。在日常生活中這種行為表現為:缺少上進心。這種對成長的恐懼,也稱之“偽愚”。 每個人都希望在生活工作中取得自我實現,即對成長的渴望、對提高自我并且實現自我的沖動、對發揮自己潛能的愿望??蓪嶋H上,大多數的人感到并沒有實現自我,沒有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和實現自己的內心愿望。 約拿情結,正是阻礙自我實現的心理障礙因素之一:抑制自己的追求 人們存在著一種“健康無意識”的心理機制:“人們不僅壓制自己危險的、可怕的、可憎的沖動,也常常壓制美好而崇高的沖動”。我們的行為因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會把自己真實的個性特點隱藏起來,而迎合社會中普遍流行的觀點和行為方式。比如:當生活的環境視天真純情為幼稚可笑,視誠實為輕信,視坦率為無知,視慷慨為缺乏判斷力,視同情心為廉價盲目、視善良為懦弱時,我們就會隱藏自己其中的一面。 所以,在一個謙虛被稱為美德的國家。大家都喜歡“低調”的言論和行動,而討厭甚至敵視喜歡“高調”行事的人。而人們的本性又都有追求成長渴望成功和自我實現的內心沖動,在此沖動的作用下,人們為了自己的目標或理想而努力奮斗,人們都希望表現出自己優秀的一面,希望得到認可;但長期的生活實踐告訴他們,張揚的個性和行動是不受歡迎的,所以大多數人總要像變色龍一樣披上謙虛的外衣,隱藏自己的真實情感,以防冒犯別人和遭到眾人的敵視。從而抑制了自己去追求自我實現。 其實,成功的人之所以不同就因為他們在內在本性和外在壞境的沖突下,沒有選擇對強大的和無處不在的社會力量妥協;沒有變得溫順、服從、謙恭、缺乏質疑和進取精神;沒有放棄自己去取得成長的最高可能性。他們以自己的方式去解決沖突,去堅持自己的追求和夢想,這樣他們才有可能會取得成功,成為杰出人物。 成長是人的本性,所以人們都在成長,只是成長的方式不同,能夠達到的狀態也不同:妥協的人是在恐懼、緊張情緒的伴隨下,以謙恭、溫順的表面形象為掩護來成長,所以他們的成長過程是不健康和不快樂的,并且也是不能夠發揮自身潛能的。勇敢的人則正好相反,他們可以有效解決沖動與阻礙之間的關系,達到心理上的某種平衡狀態,因此,他們的成長是正常和快樂的,取得的可能狀態也就會更高一些。 約拿情結告訴我們:成功源自克服內心的成長障礙。在人生前進的道路上,除了我們自己,還能有誰能夠打敗我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