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與一位國有企業的老總聊起企業內部審批流程及內控的話題,他說:我們大型央企,就像一頭大象,大象就要有大象的步伐,我們很多事項有層層審批,并且效率不是那么的高,但這是必要的,我們做事就要一步一個腳印,邁出像大象一樣穩健的步伐,投資、采購這些都要嚴格把關,效率是低了一些,但我們不可能像一個猴子一樣,太靈活,那樣我們勢必會面臨很多的失控風險…………
內控與效率的平衡的確是企業發展中一個重要的管理功課。因為企業文化與企業性質原因,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央企……,不同性質的公司對此的認識其實是有很大不同的。
過度強調內控,勢必造成工作環節多,審批環節多,監控環節多從而影響企業的效率;過渡強調效率,將造成監管漏洞,勢必給企業造成經營風險風險。如何平衡內控與效率的關系也是咨詢顧問在診斷與建議中應該花費心思和時間的地方。
單純從內控來講,企業從監控點的設計,應形成橫縱一張網。橫向當以授權形成的流程為主,是流程控制,縱向當以行政審批,上下級監控為主。
很多企業審批流程很長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沒有對內控流程進行分析優化,很多可以授權完成,進行流程控制的事項,過多的加入了行政性審批控制點。如:部門內部工作人員審核后,部門領導一定要審核一下。其實,在相當部分的審批中,在控制點設置合理的前提下,很多審批事項可以通過授權完成,而完全沒有必要在部門或者整個系統內部再設置重復的控制點,這樣流經多人的審批,勢必造成效率低下。
正在輔導的一家企業,是大型國企與民企合作的一家公司,兩種文化在同一個企業中交融、碰撞,誰知到卻升華出來了另外的一個版本:民營企業的股東反而更愿意多設置控制點,多設審批環節。作為國有企業的股東反而在提出要提高流程審批效率,在這樣的全新企業文化背景下的,內部控制流程,如何作到控制與效率兼顧,大象與猴子共舞,作為咨詢顧問這個馴獸師要好好動動腦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