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任何一個懷揣夢想的互聯網創業者來說,互聯網+時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在“互聯網+”一詞大火之后,與互聯網相關的創業者更是蠢蠢欲動,互聯網仿佛一座堆滿金子的寶山,到處都是瘋狂的淘金者。互聯網+培訓導師劉秀光對此曾給予中肯忠告:“作為一個對國內外互聯網產業有過比較深入研究的從業者,我不得不給這些近乎狂熱的創業者“潑一點冷水”。雖然互聯網來勢洶洶,但其并不是中國商業歷史上的第一個浪潮。只不過以往的經驗都會告訴大家:雖然不乏光鮮顯示于眾人之前的成功者,但為數更多的是被成功者踩在腳下的失敗者。互聯網界的競爭更是尤其慘烈。”
那么對于懷揣夢想的互聯網創業者來說,創業之前,首先要明白趨勢,懂得了趨勢,順勢而為,創業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在你背起創業行囊的那一刻起,也就意味著你將要面臨有些問題......那么今后創業環境將有哪些變化?未來的創業方向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要明確創業的方向
隨著政府扶持力度不斷增強、互聯網消費群體日益壯大、核心城市的互聯網創業氛圍逐漸濃厚以及電子商務平臺的迅猛發展,互聯網創業的要素已經日益完善。不過,由于互聯網充滿了諸多不確定性,創業者在獲得更多機遇的同時也容易面臨更多挑戰。因此,選對創業方向就至關重要。
2014年3月,三個年輕人辭掉年薪十幾萬工作,合伙創立了以售賣半成品凈菜為主的O2O企業“青年菜君”,由于青年菜君對食物的態度精益求精,而且半成品凈菜價格也很親民,開業三個月就有了穩定的訂單。
別具一格的創業方向很快得到了資本市場的青睞,2014年5月,青年菜君在首輪融資中獲得了創業工廠麥剛百萬的天使投資;8月,青年菜君又拿到來自梅花天使創始合伙人吳世春與九合創投創始合伙人王嘯的千萬元級A輪投資。
第二:商業模式的變革
互聯網自進入我國以來,其發展勢頭就十分迅猛,不僅給眾多傳統行業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而且催生了一批規模可觀的互聯網公司。這些互聯網公司之所以能夠取得令人矚目的驕人業績,目前主要以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小米、360、滴滴、優步等為代表,這些公司主要源于其成功的商業模式的推動。
早期比較有名的網易、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上聚集了各種各樣的信息,就像是一個個信息超市,這些信息超市以賠錢賺吆喝的方式起步,積累了一定用戶之后開始依靠廣告收入實現價值變現,之后又依靠短信等增值業務實現了可持續的盈利,到這個時候,各網站都已經完成了原始資本和用戶的累積,商業模式開始逐漸分化。
網易轉向網游行業,憑借《大話西游》、《魔獸世界》等經典游戲躋身全球游戲公司前七;新浪仍選擇了依靠廣告收入盈利的商業模式;搜狐則是廣告、無線增值、網游、搜索齊頭并進,盈利模式更為均衡。
第三:用戶需求的把握與轉化
任何行業的產品和服務都應該以用戶為中心,從用戶的需求出發,但與傳統行業相比,互聯網相關行業又有所不同。如果說傳統行業是追著用戶推銷自己的話,那么互聯網行業則是努力塑造自己,讓用戶主動選擇。
互聯網大大降低了渠道的價值,而使得產品的價值更加突出,最典型的代表是微信。由于順從了中國社會差序交往和熟人社會的特征,微信剛剛推出就獲得了大量用戶的青睞,而且用戶黏性極強,成為當下中國網民主要的社交手段之一。
除了找準用戶的需求外,需求的實現方式也同樣重要。互聯網產品如果能夠在合適的應用場景中讓用戶獲得良好的使用體驗,那么用戶的黏性也會大大提升。
2014年7月,小米推出了一款手環,其功能包括記錄運動情況和熱量消耗、喚醒鬧鐘、解鎖手機等諸多功能,而且售價僅為79元。
小米手環的問世雖然為智能硬件市場帶來了不小的震動,但卻未從根本上解決產品應用場景的問題。一款產品能否得到的認可,關鍵是要與用戶的需求形成某種默契,在不同場景下用戶都可以順勢打開應用不加任何思考,長此以往用戶便會形成依賴性。
除此之外,產品能否給用戶一個驚喜也是很重要的,即出現一些超出用戶期望的亮點。因此,要想穩定擴大用戶群,僅僅依靠便宜價格恐怕是行不通的。
第四:競爭優勢
互聯網相關行業的公司雖然更容易獲得快速的增長,但也極有可能會被瞬間淘汰,尤其是在同質化競爭愈來愈嚴重的大環境下,要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并非易事。
縱觀互聯網公司創業史,互聯網創業者遵循如下四大法則,才能更好獲得有利于競爭的優勢:
法則一:先(敢為人先)
相比其他行業,互聯網相關行業更以速度致勝。因此,作為一家創業公司,最好能夠率先進入一個互聯網品類,獲得先發優勢。比如新浪公司率先推出微博后,網易和騰訊等后來者便難以望其項背了。
法則二:第一(成為第一)
當一種新的產品或服務出現并獲得不錯的市場反應時,市場上便容易出現大量模仿者和跟隨者,加劇同質化競爭。任何企業都難以阻擋這些競爭者的出現,為了保證自己的競爭優勢就應該成為同類產品或服務中的NO.1。而要成為第一,就應該為產品注入新鮮血液,為用戶帶來更好的體驗,打造自己的品牌效應。
法則三:唯一(打造唯一)
從1994年互聯網進入中國,20多年的互聯網實踐已經說明了一個道理:在一個品類當中,成功者只有一個。
作為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即使贏在了起跑線上,并暫時成為了同品類中的第一,也不能保證競爭優勢會一直存在。因為,在巨大的誘惑下,競爭者仍然會前仆后繼地出現,因此應努力成為該領域的唯一。比如:通過獲得關鍵資源縱深發展的方式,獲得核心能力,讓其他競爭者難以與之抗衡。
法則四:人性(更人性化+體驗)
“人性”是個永恒的話題,體驗式微營銷創始人同時兼任北京大學EMBA互聯網+顧問的劉秀光導師認為:“從古至今,從傳統行業,到互聯網行業,再到移動互聯網,甚至未來的物聯網......連接一切都是從人性出發,無論如何“高大上”亦或“接地氣”都離不開“人性”二字。”只有為人類為我們的用戶創造出更多價值的時候,用戶才接受你,認可你,幫著你分享與傳播(更多參考體驗式微營銷法則)......
創業之路從來就不是一條平坦大道,此外諸如創客、威客、微商等備受關注的互聯網創業新領域每天都有新突破,正如我們每天身邊所見所聞“每天都有新公司誕生,也有舊公司倒下一樣”,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