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的話題已經算不得新鮮了,看空者有之,看漲者亦有之,更不乏什么專家、大牛者在背后擂鼓助威,大造聲勢;以筆者之見,單純的討論自媒體的錢景似乎并沒有多大實際意義,梅花網上的數據已經足夠說明問題了,我們現在有多少時間是花費在傳統的媒體上的,包括報刊雜志、包括電視、電臺等等;就大的格局來說,大眾注意力從傳統的媒體到PC端再到我們的手機端,無論是對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來說,都是一個巨大挑戰,如果說對傳統媒體和自媒體來說起點是一樣的,其實并不為過;傳統媒體的大團隊和資源優勢事實上在面對全新的傳媒變革面前,展現的往往更多的是難以適應,不能快速的轉換角色,而正是這種緩慢的轉身給自媒體以難得的生存空間,不是嗎?
無論是唱衰還是唱興,對于新生力量的探索來說,我們總的方向還是應該去觀察、去鼓勵,并在參與中去認可;并不一定就是自媒體,互聯網+的落地不也是一樣嗎?這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樸素的認知,但對于自媒體來說,還僅僅是處于這樣的階段嗎?邏輯思維、鈦媒體等等自媒體的先行者,已經向我們展示了自媒體在互動性、內容、體驗上的強大生命力,并且賺的盆滿缽滿,我們該如何去反思?一味的褒貶事實上并不如去更深刻的思考一下,你熟悉的地域上、行業里面,那些傳統的媒體是否還如同恐龍般的在緩慢的轉身?你的機會在哪?你的傳播策略該當如何謀劃!
在筆者以前寫的隨筆里,一再的提到,基于社交的傳播,會是所有傳媒人面臨的一大挑戰,實際上呢?這也是巨大的機會;4G時代的到來和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我們一下子進入了一個快速社交化的時代,自媒體興起的背后是什么?自媒體區別于傳統媒體的巨大差異在于自媒體帶有更鮮明的個性化標簽;更好的互動性、更快捷的可獲得性,更萌、更酷、可快速分享參與,而不是像傳統媒體那樣正襟危坐一副貌不可犯的模樣;這背后呢?自媒體的崛起究其實質就是一個個基于社交、基于興趣的圈子劃分,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事實上并不存在所謂的自媒體的春天在哪里的命題,無論是傳統媒體和自媒體還是自媒體和自媒體之間的PK,在最終的受眾面前都是一樣的,誰能給目標受眾帶來更多的價值,誰將贏得受眾的眼球!這里所說的價值是泛的概念哦!
從傳播上來說,快速社交化時代的到來,泛資訊的快速傳播,給包括傳統的媒體、自媒體甚至是廣告傳播以巨大挑戰;海爾宣布全面放棄傳統的平面媒體投放意味著什么?對傳統媒體來說錢景看好嗎?對自媒體這些新興媒體呢?從這一點上來說,自媒體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在這個風云激蕩正是可以造神的時代,誰將會橫空出世,誰將會笑傲江湖,著實是大有看點!
再從很多商界很多有先見之明的企業主來說,自媒體意味著什么?我們是不是還需要像之前那樣去競標什么央視的標王,單純意義上的刷存在已經意義不大,或者更實際的說,那筆巨的廣告預算應該有更好的分配,這是誰的機會?
再從更具象化的企業來說,自媒體該如何來做?自媒體的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社交化的圈子,這意味著什么?僅僅是以那些快捷連鎖酒店來說,遍布全國的網點,后臺龐大的會員卡數據庫,甚至更有手機端的APP,自媒體的價值在哪里?僅僅是酒店業的傳統收入結構嗎?這里面大有文章可做!自媒體人劉秀光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企業營銷的有三個特點:1、企業媒體化。2、產品病毒化。3、用戶粉絲化。”
毋庸置疑,自媒體的背后是一個個鮮活的圈子,但這個圈子并不完全屬于你,你所能夠提供的價值本身決定了圈子的粘性;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圈子的概念事實上遠比自媒體要大得太多太多,自媒體的價值的發現正在于,但又并不僅僅限于此!這里面可是蘊含無窮商機哦!
自媒體本是就是互聯網+帶來的產物,他自身就帶有鮮明的互聯網+色彩,這里面難道就沒有文章可做了嗎?
自媒體的春天在哪里?元芳-你怎么看?
自媒體的錢景無限,但自媒體的錢景不是在嘴上,而是在實實在在的執行中,在落地的N多細節里!
自媒體-一路走好!我看好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