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引進新設備或安裝自動化的過程中,通常專注于功能性,而忽視設備的另外一些特性,這些特性很大程度地影響到設備的生命周期成本。本文是來自于客戶的真實案例,希望可以帶給大家一些啟發性的信息。
CTPM Australia 的設備方案伙伴——自動化設備&技術公司(MachineryAutomation & Robotics,簡稱為MAR)為CTPM客戶澳洲糖廠克羅伊登生產基地成功地設計和安裝了符合TPM³標準的雙臂機器人碼跺系統。整個系統包括自動托盤和自動伸展手臂,以取代繁重的人力需求。該套設備主要負責碼跺25kg袋裝和12kg盒裝的糖產品。
澳洲糖廠所有的生產基地均采用了CTPM Australasia 公司的TPM³方法,作為他們正式持續改善活動的框架。在這次引進新設備時,他們也利用了TPM³方法框架中的‘新設備管理(NEM)’活動來指導整個項目。 NEM的理論精髓是,將TPM³實踐總結,運用到新設備和新流程的設計,安裝和調試環節,通過‘源頭預防’活動,實現最小化設備生命周期成本。
圖 1 – 雙臂機器人碼跺系統
NEM項目小組的組員包括了與新設備相關的所有人員,例如供應商,工程員,維護/維修員,操作員,技術支持和管理人員。其目的是,在設計新設備時,不僅僅只考慮設備的功能性,而且還需要達到以下標準。這也是NEM小組的主要任務:
· 可操作性-“做對容易,做錯難”。例如通過防錯裝置,自動感應停機等來建立質量保證。
· 可維護性- 盡量減少維護需要,減少維護次數,簡化維護流程,降低維護成本。例如,自動潤滑系統,磨損部件狀態更容易被觀察到,也容易被更換。
· 高度標準化- 標準化零配件,減少備件耗材庫存,減少特別培訓的需要。
什么是“TPM3 標準”的設備或車間?也就是,在設備或流程的設計和安裝階段,我們需要考慮讓其更容易:
1. 被操作員在最早的時間里發現流程和質量問題
2. 被操作員在最早的時間里發現設備不正常的狀況(設備瑕疵)
為了確保機器人碼跺機更容易被操作員操作(可操作性),更容易去維護且維護成本較低(可維護性),MAR 和澳洲糖廠,在引進新設備的前期,共同合作實施了NEM項目,為最小化設備生命周期成本這一目的護航。
除此之外,在設計中也利用一些較好的目視化控制,例如安燈,顏色,標簽,定位劃線等等,以確保可以在最早的時間里發現問題。在設計符合 “TPM³ 標準”的碼跺機時,可以讓操作員和維護人員最快和最容易確定設備是不是處于正常狀態。
本項目在CTPM Australasia 公司Ross Kennedy (羅斯肯尼迪)導師帶領下成功實施。更多信息,請登入www.ctpm.org.cn, 或發送電郵ctpm_china@ctpm.org.au, qq:2258299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