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句為:“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意思是說:不顯示自己,不自以為是,因而更顯耀突出;不夸耀自己,因而有功績;不自以為賢能,因而受到尊重;只有那不與人相爭的,世界上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這段話充分體現了老子“柔弱勝剛強”的哲學思想。老子所謂“不爭”,不是放棄一切,而是要以不爭反立于不敗之地。后世流布的“難得糊涂”、“吃虧是?!钡人枷胍庾R,與老子所謂“不爭之德”都不無源流關系。正因為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與他相爭。古人所說的,“彎曲才可保全”這些話,怎么會是空話呢!真的能讓人得到保全,善度一生。
王祥灃《道德經》解讀:
在中國漢代是道家學說較為風靡一時之際,有漢武大帝劉徹開始對黃老之說的偏執“厭詐之術”,到后來實行:治國用法家、對外用儒家、對內用道家的思路,開始慢慢成形。而黃老之說真的如劉徹所說的“厭詐之術”嗎? 老子學說博大精深,需領會之人的處境和心態不同得到的智慧卻不一。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初始會讓你感覺是:打不過就逃避,或爭不過就不爭,并堂而皇之告知天下人我不爭。如果如此理解,那就歪曲了老子的用苦良心。
老子不過淡化與人爭一時之高低的心氣,告知世人不要失去自我,老子更偏重的是不與外人爭,而是提高自己內功修為:不自見,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長。考慮陰陽關系,如果是以與人爭高低,對方的優點不過是你最終目標,對方的缺點你卻不會來作為鏡子來考核自己,而是你踐踏的領域;因為你爭,所以你容易被表象蒙蔽雙眼,而忘記了周邊,甚至忘記了人存在的意義。道家最忌心浮氣躁,不利養生、處事、修為,而爭卻能滋生擾心之氣。一旦爭,便有了貪欲、有了功利心、將自己毀于無意義的爭之中。
故老子更希望我們:明、彰、功、長。以不爭而爭最高境界之果。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也",掌握命運規律,成就美好人生,更多個人運勢預測、風水布局、取名改名、請添加和聯系亮灃易學微信號:Lfyx99。
王祥灃微信二維碼:
(王祥灃 中國易學大師 風水大師 命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