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產品設計,運營規劃的時候,很多產品經理,或者運營負責人,往往會陷入一個誤區,就是我們會盡量滿足所有用戶的訴求,盡量為不同用戶提供更多不同的體驗,然后,盡量獲得更多的用戶。
是的,用戶數字高,總是好事情,給投資人看也好看,出去寫簡歷也好看,但為什么說這個是誤區,在相當多場景下,對你最關鍵的,不是你吸引了多少用戶,而是多少用戶會留下來。
你說,我吸引的用戶多,基數大,難道不對么?
某些領域,這個規則或許是成立的,比如說,我們說一個前提,用戶之間缺乏溝通交流的產品,用戶缺乏認同感的產品,這種情況下,確實,我抓一個用戶算一個。
但更多時候,我們希望說,建立用戶的彼此互動,建立用戶的品牌認同感和歸屬感,當你擁有這樣的運營思路的時候,那么,至少在初期,你要甄別一下,哪些用戶,可能會對你的產品,或者運營,帶來負面和干擾的作用。
前幾天我重復說的一句話,一個壞用戶的傷害,可能超過100個好用戶的建設。
很多時候,運營人員往往一廂情愿認為用戶會按照自己設計的流程和邏輯來使用產品,而在他們的設計邏輯里,是不存在負面這個分支的。
還是場景說話
一個論壇社區,或者討論群組,我們有時候會發現,經常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論戰,和一些刷臟話的小號,導致一些核心用戶因此負氣流失,這其實是很糟糕的。
如果對這樣的用戶和行為缺乏控制,那么這個社區的優質用戶就會逐漸流失。
一個高端行業論壇,如果經常會有一些到處蹭資源,拉關系,群發廣告和厚著臉皮要各種支持的人,那么高端人群不厭其煩,就會流失,然后次高端人群繼續被騷擾,然后繼續流失。沒錯,donews社區就是這樣完蛋的。
一個因婚姻為目標的交友網站或交友軟件,一些無聊的家伙如果不受限制的騷擾貼漂亮自拍照片的女生,那些女生除非是另有目的,否則一定會流失殆盡。
還有一種情況,某些品牌會強調一些文化內涵和品牌認同感,但是如果存在一批這樣的用戶,毫無內涵,缺乏基本修養的人,天天炫耀使用這樣的品牌,也會導致一些品牌用戶流失,所謂不愿與此為伍。
現在我們講消費升級,越來越多的小眾品牌開始攻城略地,越來越多的細分用戶產品開始主打市場,如果不注意用戶篩選,盲目拓展用戶群,就可能面臨問題說,突然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本來設計的核心用戶,無法認同和理解你的品牌定位,最后你發現你獲取了大量無認同感的用戶,而失去了品牌溢價的能力。
用戶篩選方式
下面說一下,一些基本的用戶篩選方式:
1、邀請制
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當然,也是拓展用戶效率最低的方式。
邀請可以保證用戶的質量,稀缺性也會帶來用戶的自豪和滿足感。同時,邀請也方便追責,比如說,有不適當的用戶進入了這個平臺,邀請人可能需要承擔一定的連帶責任。
高端的會員俱樂部,剛起步的一些社區平臺,邀請是一個不錯的啟動模式。但需要大規模拓展用戶的時候,邀請可能就不是非常合適了。
2、價格門檻
價格是很有效篩選用戶的手段。
有個朋友要創業,說準備免費發一些產品給用戶,收集數據反饋,做一個數據分析平臺,問我怎樣,我說你與其免費不如稍微收一點錢,哪怕就收個運費,否則你平臺上全是羊毛黨,你根本收集不到有效數據。
蘋果不能賣很便宜的手機,雖然他們也一直想怎么深入一些第三世界國家,但如果你價格下去了,跟小米去pk了,對不起,你現在的核心用戶可能都不跟你玩了。
如果要玩,必須用個新品牌,但是,新品牌,還能有這樣的號召力么?
3、測試或其他準入條件
比如B站的測試題,或者其他一些準入的訴求;比如facebook最開始,僅限用一些大學的郵件注冊。
4、操作門檻
人為增加一些操作門檻,讓正常操作者有一點點的負擔,而讓可能會濫發消息或騷擾別人的用戶極大增加使用成本。
比如說,如何控制匿名小號罵人的情況,先設計注冊后三天不能發貼,而且必須簽到三天,并且瀏覽超過多少帖子,才可以發表回復。而且用戶回復有時間間隔限制,嚴謹段時間大量和重復回復。
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1024。
5、歧視性策略
這個說出來政治不正確了,但是也是一種可用的篩選用戶策略,比如說,你使用會員卡價格是多少,沒有會員卡價格是多少,而會員卡可能來自于某個門檻。
6、缺陷和障礙
舉個久遠的例子,曾經有人說,政府的廉租房,經濟適用房,不應該有廁所,都應該用公廁,遭到廣泛謾罵。這里的邏輯就是,通過缺陷,讓一些不符合申請條件,濫用資源的人離開,但實話說,我不認為這是個好建議。
摩拜單車也是這樣的邏輯,把車做的很重,而且很不通用,其實目的也是讓小偷沒有行竊的動機,當然,他們這個做法也有其他的問題。
特定設計的缺陷和障礙,讓那些你目標外的用戶,望而止步,而你目標內的用戶,對此并不介意。這也是一種產品設計思路。
小結
用戶篩選的前提是,你有明確的用戶群體目標,以及你希望你的用戶形成強互動或者強認同,在這種情況下,你必須設計一套規避策略,防止不符合你所期望的用戶人群的進入,以及他們對你平臺的干擾。
核心用戶的價值,在產品初期,創業初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產品剛剛起步就失去了核心用戶,你自以為的用戶數很可能是過眼云煙。
在產品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時候,可能會有新的策略,來吸引更多用戶,比如很多社區到一定程度后,就從邀請制改為注冊制;比如Facebook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把注冊限制取消。但這里依然要強調,你仍然需要權衡平衡,對更多用戶進入后,系統內用戶的交流溝通,品牌認同,做一個很有效的控制,當然,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有人會說,發展用戶那么難,那么貴,居然還篩用戶,站著說話不腰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