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造就了O2O市場的繁榮,但也導致行業的蕭瑟和衰敗。現今的O2O創業,可以說是“尸橫遍地”。
O2O是一個殘酷的市場,2015年仍然有多家O2O平臺宣布“死亡”,這些“先驅”們倒下的原因基本有三點:同質化嚴重、盈利模式不清、資金鏈斷裂。對于O2O產品來說,如何能夠讓消費者持續、有效地使用產品,這才是最應當重視的。
往事不可追,后事仍可期。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2015年開始至今倒下的這些“先驅”們,以及總結它們衰敗的原因,為后來者戒。(綜合)
餐飲類
餐飲類在近年誕生了不少優秀的O2O項目,但現實也是殘酷的,少數的成功者總是伴隨著大批犧牲者的存在。叫個外賣、燒飯d飯、呆鵝早餐以及e食e客就已經消失。
死亡原因:1.直接“砸”用錢來培養用戶習慣。2.發展空間有限,運作難度大。3.所選領域是否是剛需決定了議價能力。
美業類:隨著雕爺的“河貍家”上門美甲的迅速崛起,美業O2O市場被瘋狂熱炒。有喜就有憂,時尚貓、放心美、show發等剛剛起步就已經被淘汰。
死亡原因:1.頻次低,非剛需。2.無行業標準,可能“兩頭難伺候”。3.運營成本:雖不用門店,但也要考慮線上運營與線下到達的成本。
教育類
預計2015年在線教育市場規模將達到1240億元。但再光鮮的數字背后,老師來了、36號教師、輕舟網因種種問題而倒下。
死亡原因:1.行業巨頭半邊天,小企業發展生存難。2. 資金斷裂,產品做得不深。3.同質化產品多,缺少優質內容。
生活服務類:生活服務類的O2O是大風口,但生活服務類的O2O要做好卻不那么簡單,社區001、泡寵網、一拍一修、呵護網就已掙扎著倒下。
死亡原因:1.市場競爭環境不樂觀,“燒錢”現象嚴重。2. 低收入難以覆蓋高成本。3.用戶習慣未形成剛需。
出行類
2015年,以滴滴快的為首的出行類公司繼續在全國轟轟烈烈地上演補貼大戰,在去年叫車類服務大批陣亡之后,隨著今年出行市場巨頭已經確立的競爭環境下,死傷者仍舊在持續出現。例如考拉班車、愛拼車等前陣較為火爆的項目,都已被迫謝幕。
死亡原因:1.門檻高,投入大:出行類領域有較高門檻,此外,BAT三巨頭分別涉獵滴滴快的、Uber等出行公司。對于初創公司來說,內憂外患。2.投資收緊,大批出行業公司面臨斷糧:隨著資本寒冬到來,出行類公司融資難度驟增,有些創業公司因此資金鏈斷裂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