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檢”并非治理安全隱患的“正藥”
前不久,某單位突擊開展雷雨季節來臨前的防汛、防雷電安全專項檢查,從檢查的情況看,雖然發現了部分基層單位存在避雷設施檢測不及時、防汛器材準備不充分、預案不落實等問題,但所查出的問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得到了全面整改,復查時這些安全隱患已經全部消除。從突擊檢查的效果來說,無疑是成功的。
采取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的“四不兩直”方式突擊檢查,深入查找和解決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這是安全生產工作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從嚴監督的具體體現,值得肯定與堅持。突擊檢查如同“微服私訪”一樣,所到之處沒有經過事前的精心包裝、喬裝打扮,一切以“素顏”呈現于檢查組面前,能夠準確掌握基層安全生產的本來面目,最大限度地發現安全生產中存在的真實問題,從而以問題為導向,抓住隱患整改不放松,推動基層安全管理上新臺階。
但是,無論突擊檢查的效果多么好,如何值得肯定與堅持,它只是安全生產管理的一種輔助手段,并不是從根本上解決安全生產問題的靈丹妙藥。正如中醫用藥之道講究奇正相輔一樣,貴在持“正”,兼以用“奇”。突擊檢查最多只能算“奇藥”,而非“正藥”,更不能“包治百病”。一方面,突擊檢查不可能天天開展,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寄希望于一兩次突擊檢查就查出和解決全部問題,也不現實。另一方面,效果再好的突擊檢查,也不能代表安全生產的日常化、精細化、嚴格化管理。
安全生產的復雜性、艱巨性、長期性、反復性,決定了突擊檢查或可偶爾為之,卻不能替代需持之以恒的日常安全管理。安全生產存在的問題需要突擊檢查才能徹底暴露,其本身就存在問題。措施不落實、預案不完善、整改不徹底,以及跑、冒、滴、漏久治不絕等問題,在基層安全生產中并不鮮見,為什么有些問題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于檢查組的眼前,究竟是因為基層單位在日常管理中缺乏“嚴、細、實、恒”的態度,還是上級部門缺乏嚴格的監督和嚴厲的問責?作為組織突擊檢查的上級部門和被突擊檢查的基層單位,都需要進行深入反思,拿出切實可行的改進措施,推進安全生產管理的常態化、嚴密化。
在為安全生產突擊檢查叫好的同時,不妨多幾分冷靜,多幾分思考。突擊檢查不是包治百病的神器,想要安全隱患這個“病根”長期得到控制而不反復、不變異,需要在提高干部員工的安全意識上多費心思,在制度的建立與執行上多下功夫,在日常管理與監督上多用力氣,在工藝技術的改進上多下本錢。既需要基層生產單位在日常管理上做實各項舉措,也需要上級部門在平常的指導、支持與監管上做足文章。要堅決避免安全管理緊一陣、松一陣,熱一時、冷一時的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現象,把安全管理的功夫用在平常,以韌勁、狠勁、恒勁,長期保持安全管理的高壓態勢不泄勁,從而使基層的安全生產既經得起突擊檢查,也經得起日常檢查,始終保持穩定有序的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