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銷售:像狼一樣去戰斗!
羊欲靜,而狼不休。如果一個銷售團隊處在危機四伏的境地而不自知,那它的下場就只能是被強大的競爭對手吞掉。缺乏核心領袖是銷售團隊的大忌,沒有領袖的團隊是一條沒有方向的船,隨時都可能觸礁;核心動力源不足,就會使人心渙散,團隊也無法走得更遠。
狼性一直被認為是:野蠻、兇殘、貪婪、暴力,所謂的狼性文化指的是不懂得尊重自己的對手,非友即敵的單邊主義思考滋生了對競爭者的仇恨,“詭道營銷”、“暴力營銷”等也由此而生。沒有凝聚力,明爭暗斗的小團體注定只能在無盡的內耗中無可奈何地衰落;缺乏統一的標準,團隊就無所適從,處處掣肘;沒有明確的責任機制,將導致無人管事,事無人管,永遠處于盲目的瞎忙之中。
作為最具有戰斗力的種群,深刻了解獵物、強大沖擊力、高度的團隊精神、完美的跟蹤、不達目的不罷休的精神都是人們對狼的精彩寫照。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趨成熟,競爭愈加激烈,企業也在不斷地尋求培養營銷精英團隊的好方法。
一、商場如戰場。商家攻克每一塊市場,都無異于打了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人們越來越追求個性化、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夜間消費的人群和消費支出的比例在不斷擴大,刺激了我國夜間消費場所的總體規模。這個領域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了。”青啤四川經銷商顧總說。
二、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如果不具備這種狼子野心,相信其最終只能是淪為平庸,而與之相應的產品和企業則會呈現逐時下滑以致退出市場的悲慘境地。事實上,銷售總是思想先與行動的,而思想則發自內心,銷售行為的結果所帶來的市場格局的大與小,主要決定于銷售人的內心與思想,所謂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三,什么狼性營銷,狼性團隊,狼性總裁,狼性文化,很多企業簡直就是一個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雖然不見真正的血腥,但不擇手段的競爭、流氓式的企業文化卻慘不忍睹。狼生活在野外,由于自然法則的弱肉強食,如果沒有狼性恐怕就要面臨種族滅絕;而充滿現代文明的21世紀,狼性何以再度崛起?
四 、在當今營銷導向型的時代,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企業如何創造并保持強大的市場競爭優勢?歸根結底還是要打造強大的營銷團隊,因為人是一切,有什么樣的人就有什么樣的結果!
第一、和對手做盟友
如果我問你,在中國麥當勞的對手是誰?多數人會毫不猶豫的告訴我是肯德基,這個答案只答對了一半,因為我們多數人之看到了他們的對立性,而忽略了他們的統一性。如果是站在對付中餐問題的立場上呢?很明顯他們是盟友關系,這也印證了一句老話——“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第二、讓對手給你抬轎子
國內市場上的“山寨文化”做的風生水起,這只能說是缺乏創新思維下加工制造業的無奈,沒辦法遏制。即便是如何個性十足、獨特性強的產品同樣被他人爭相效仿。不要怪罪別人抄襲,沒有人跟風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最大的成就恰恰就是有人效仿。
第三、找一個優秀的對手
哪個行業不乏競爭對手,每個品牌都是競爭對手,但是這里的找一個優秀的競爭對手并不是是要你和對方拼個你死我活,分出高下,從戰略上來講,你找到了,那么你已經贏了。試想一下,如果你能跟劉翔比賽一場,即便輸了,也可以名揚天下,這是形式上的輸,本質上的贏。——這就叫做市場后進者策略
第四、大仁心。
這種大仁心不僅僅要體現在對手一方,還應體現在客戶與團隊成員方面,對競爭對手的大仁心的實質是凈化市場實現良性競爭從而達到整合市場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立足長遠目標的宏觀計劃;對客戶的大仁心普及開來則是充分挖掘市場潛力的最有力武器;而對團隊成員的愛心則是實現價值最大化極其重要的推動力。
第五、銷售中的細心。
“看人下菜碟兒”這話體現的就是細心,菜碟下的對不對的關鍵在于“看人”的仔細程度。要想看人準,首先拼的是耐心,每次進行銷售活動前,都要做足夠的心理準備,尤其是在于客戶的溝通出現僵局時,基本上就是誰的耐心多一分,誰就是最終的勝利者。
第六、報復心
優秀營銷人員除了要具有野心之外,更要具有狼的報復心,在現今市場競爭如此激烈之際,一個不具備強烈報復心的銷售人員很難拓展新市場,更難鞏固原有市場,導致的最終結果則是企業產品的市場大幅萎縮,利潤的逐漸下滑。
逢敵必亮劍!即使明知不敵,也要亮劍!這才是真正的戰士!市場競爭中的每個對手皆為“敵”,所以我們要隨時準備拔劍,劍拔弩張之時比的是什么?勇氣和精神!對手占領了的,我們要搶回來;對手從我們手里搶去的,我們就要奪回來!
1、每一位推銷員都應設法讓更多的人知道他是干什么的,銷售的是什么商品。這樣,當他們需要他的商品時,就會想到他。這一習慣的最深層原因在于:任何一個人都是潛在的客戶,只有把所有接觸到的人都變成自己的客戶群的野心的銷售人,才可能成為成功者。
2、市場營銷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激烈競爭市場上,數十個品牌環踞左右,伺機反撲。因此,營銷團隊必須由“小富即安”轉向“再次革命”,與此生產中心協同作戰,快速成長。營銷中心希望自己的團隊成為戰無不勝的狼性團隊,讓“尋找、發現、追求、獲得”的狼性要素成為工作的主旋律。“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發展的新需要,實現自我的新跨越。”
3、“眾人拾材火焰高”極大的表現在這樣的行為上面。要學會如何處理他人爭相模仿自己的產品,營銷模式,服務特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