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模式告訴我們,所有的東西都是和資源相關的。我們傳統的社會就是圍繞著資源來運轉的,第一種是通過權力去獲得資源,第二種是通過資本去獲得資源,第三種是通過技術獲得資源。所以,我們可以把項目分成三大類:第一類是權力和資源相結合的項目,叫純關系型項目;第二類是權力和資本結合型的項目;第三類是權力、資本和技術結合起來的項目。
企業經營已經進入一個“量”的競爭時代。知名度這個詞的實質是什么?就是一種量。企業發展有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早期特別難,等你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它會產生一個黑洞效應,自動把合作資源吸引過來。
除了講課,我有一個愛好,我會在學員里篩選一些企業建立虛擬董事會,順便給大家介紹一些關系。比如,有一次我邀請了兩撥人,一撥是吉林做大米的,一撥是重慶做物業的康元。康元聯合了幾家公司,業務范圍涉及49萬戶的社區服務。它現在想把物業從保安和清潔過渡到家政,從家政慢慢過渡到社區采購和服務,就是它要做新型社區,它來供應各種物資。
我邀請他們一起來聽課,就是想建立這兩撥人之間的業務關系。
吉林做大米的這三個公司,其中有一個公司的大米能進中南海。其他那兩家公司每年也能做兩三億元,但是進不了中南海。為什么?它們沒有品牌,雖然品質也很好。它們將來也不可能走商超,因為走商超成本太高。對他們來說,最好的發展途徑就是做物資對接。康元能做49萬戶,而且還可以擴張,這些人一年的消費量是很驚人的。所以,這兩撥公司的業務如果能夠對接成功,產生的效益應該是相當可觀的。
純技術型公司,比如像比爾·蓋茨的微軟公司,扎克伯格的臉譜公司。這種純技術公司不用權力,但是它一定會關心資源。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來自哈佛大學,他們有一種超越權力的資源獲取方式。
中國文化里邊有一個詞,第一個叫來歷,第二個叫來頭,第三個叫來勢。什么叫來歷?就是你自己是什么樣的人,有什么本事。比如說別人一般見了面會問你的來歷:你從哪里畢業?學的是什么?什么地方的人?來頭呢,指的是,你自己不怎么樣,但是有人介紹你進來,或者你有社會關系。比如說我現在要到太原去,我恰好認識那邊的市長,我給他打了一個電話,他們那邊的人就非常熱情地接待我,這叫來頭。什么叫來勢呢?就是我去的時候有幾個人陪著我,派頭很大。
所以大家包裝自己要記住三種情況,第一個是要有來歷。這個事要靠自己努力,靠自己的本事,你在哪兒讀的書,平時大家要學會去打造自己。第二,辦大事一定要有來頭,不要硬闖,得找個人打個招呼,減少阻力,提高辦事成功率。第三,還得有來勢,去的時候不能一個人去,要帶著幾個人撐撐場面,顯示實力,這就叫來勢。要想做成事,這三點一個都不能缺。
過去大戶人家有女孩出嫁,嫁妝多就叫來勢。來歷指的是她父母是誰,她有什么個性和特別之處;來頭就是介紹人是誰,主婚人是誰,有沒有大人物來參加她的婚禮。所以,我們有時在電視劇里看到,過去的女孩要想嫁個好人家,一個是父母得行,不行的話就找人認個干爹。這都是提高自己身份的方法。
以上內容摘自李江濤教授叢書《大時代的商業模式》
↑↑↑長按圖二維碼識別關注,與管理專家李江濤教授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