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經濟發生天翻地覆變化的十幾年里,只有股市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這個結果是導致中國的資本市場嚴重的發育不良,中國的銀行在經濟中的作用被異乎尋常的夸大了。利潤也非同尋常獲得了。那么中國經濟真正格局應當是怎么樣?
一、中國經濟經歷一個由糊涂到清醒的過程。
回顧幾年的經濟發展,中國經濟經歷了一個從依賴制造業完成經濟的騰飛,到邊緣化制造業,唾棄制造業的過程。這個過程中,從對制造業的作用的充分利用,到對制造也充分貶低。中國經濟經歷一個由糊涂到清醒的過程
整個世界實際上也在經歷這個過程。教訓歐美已經嘗到了。歐美的經濟危機,本質上源自于對制造業的忽略和拋棄。中國正在慢慢品嘗這個惡果。
對制造業忽略的結果就是,推動服務業的崛起。推動了金融業的發展,在中國,由于對制造業的忽視,制造業得不到資本的支持,推動民間資本的無序流動。推動高利貸這樣的經濟腫瘤的橫行。 制造業不是排斥服務業,而是需要服務業的支持和服務。而不是單純的發展服務業。
二、制造業的大發展是國家戰略,未來的總體格局中制造業是經濟支柱和基礎
世界經濟的發展表明,從一個長期的歷史階段來看,推動制造業發展永遠應當成為國家戰略。
中國的濟的發展,不能建立在房地產作為經濟支柱的基礎上。一個沒有強大制造業支撐的國家永遠不可能真正的強大。
因此中國經濟的真正格局,圍繞著制造業作為核心,建立貿易體系,建立物流體系,建立資本體系,建立金融體系。制造業是支柱和基礎。
三、中國的制造業戰略會推動資本市場的大發展
一個發達的制造業體系需要一個完整、多功能的資本市場的支持。因此今后中國的三大戰略會逐步清晰:
一是制造業戰略。推動全民創業,全民對制造業的重視。這樣會推動中國制造業技術的大發展。會推動一大批帶有中國特色的世界級制造企業的崛起。
二是推動與制造業緊密相連的服務業的大發展。這是中國經濟最能夠體現中國特色的就是與制造業緊密相連的服務業。中國的互聯網的大發展就是建立大規模的制造業的發展的基礎上。在這個過程中,推動中國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實現品牌化運營,充分利用互聯網額機會是這個時代的經濟領域的主旋律。
三是資本市場的大發展是推動制造業的關鍵要素。
沒有資本的推動,制造業要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是不可能。資本市場具有最好的整合、聚集資源推動制造業發展的平臺。因此,制造業的發展必然迎來一個中國大規模的資本崛起的浪潮。
因此,中國未來的經濟格局是:制造業是國家戰略,迎來一個更新換代和轉型升級的大歷史機遇和階段;服務配合制造業,建立多層次的服務,完成一個功能完善的過程。資本市場的發展順應了制造業戰略的歷史趨勢。
所以今后的中國股市要迎來一波波浪滔天的大行情。跨度至少5-10年。這是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曾經的事情,會產生無數的富豪。
中國要做好迎接自己的IBM的準備;中國要做好要迎接自己的比爾蓋茨的準備,中國要做好迎接自己的巴菲特的準備。中國要做好迎接自己的納斯達克的準備。
祝福中國吧!期待中國股市的大崛起吧!每一大調整都會 迎來一次更大規模的上漲。這是新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