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誰會相信成功的人并不聰明?但事實真的如此。
我們先來界定一下聰明的含義,聰明是指一個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這樣的人就是我們生活中常說的聰明人。順著這樣的邏輯,我們會發現很多成功人士,也包括成功 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他們的智商并不突出,所以說并不聰明。
我至少與100位以上的成功企業家有過交流。就我個人的感受,他們中間最多只有不超過10%的智商超群,其余90%的智商絕對就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們成功了。而另外,我們也能夠看到很多很多的聰明人,他們或者失敗了,或者很失意。
其中原因是什么呢?中國有兩句老話特別好,一句叫做“大道無術”;另一句叫做“聰明反被聰明誤”。還有一句話也很有意思,叫做“大智慧,小機謀”。
我們或許還能夠回想起中國企業界一些流星般的人物,他們嗅覺靈敏,腦筋活泛,他們甚至可能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后企業界最聰明的一類人。
比如說,他們能夠在美國的“偉哥”尚未進入中國之前率先搶注中文商標并推出號稱功能相似的產品,以此贏得市場轟動;他們能夠迅速洞察中國消費者的心理需要,精心包裝各種概念性的保健產品并迅速形成市場規模,然后又迅速消失;他們也能夠在中央電視臺的廣告招標會上豪情萬丈,一擲億金,然后仔細算計“奧迪”變“奔馳”的戲法。
由于聰明,他們反而難以建立起優秀的管理,難以建立起持續發展的事業。這樣的現實真的很難令人接受,而事實又的確如此。
因為聰明,所以總是耍弄聰明;因為心眼兒靈活,所以容易被新的機會誘惑,容易輕視扎扎實實的積累,容易忽視企業發展規律,容易放松系統的管理……機會是很多的,聰明人眼前總是五光十色,于是定力沒有了,眼花繚亂了,最后栽倒在某個美麗的陷阱里。
而另外一些智商不突出的人,他們或者固執,或者平和,不會輕易相信某一個機會,也不會輕易改變自己已經做出的決定,守住一條路往前不斷地走;他們這種固執、平和反而使他們能夠走得更遠,然后,在這種漫長的企業經營管理歷程中,他們變得智慧了,變得大智慧了。
聰明的人多變,不聰明的人不變,而真正的智者善變。所以,所謂“大智慧”,其實是大事少變,小事多變。而所謂“小機謀”,則可能是大事多變。在變來變去中,連自己也搞不清是怎么回事了。當然,成功企業家中那10%既聰明又智慧的少數,怕是堪稱人杰。但是,這10%不是規律。規律是那90%并不聰明但很智慧的成功企業家。
彼得·得魯克說:“管理是一種實踐,其本質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驗證不在于邏輯,而在于果。”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來自于實踐的管理思考和經驗總結更為寶貴,也更有借鑒意義。《最有效的16種管理方法》于讀者的價值也恰在于此。
中國今天最迫切的需求并不是資金、技術,而是大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魯克說“中國發展的核心問題,是要培養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也正如馬云所說的,今天中國企業缺的不是賺錢,缺的是文化、管理和領導力。
11月份在德魯克先生105年誕辰的日子,黃金時代將誠邀湖南的企業家和德魯克愛好者與德魯克管理理念的知名傳播者和我們共同分享《2015年贏在起點—聽德魯克談規劃》
【活動時間】
2014年11月28日14:00-17:50
【參會對象】
只要您是有三年以上管理經驗,對所在部門、機構富有全面管理責任的中高層管理者均可申請免費參與。
【報名須知】
請提交參會人的“姓名+公司名+職位+個人/企業+聯系方式”發送至13387498553,或企業QQ200506017(請備注德魯克沙龍),或撥打0731-84432488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