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應試教育”目標導向下,學校只抓智育,只重視考試科目,會使學生的素質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另一方面,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教師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身上,放松或忽視了其他學生的培養,會使他們失去學習的信心。
自從1993年以來,國家就一直提倡要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不過,現在仍有不少學校不能很好地處理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關系。如何能讓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之間達到平衡,已成為現在各個中小學的面臨的難題。這也引起了中國教育發展中心的重視,中心的吳剛老師對“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現狀進行了多年專業的研究。
在多年考察研究的基礎上,吳剛老師提出了有效解決“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現實矛盾的“本真教育”。
吳剛老師提出應實施“本真教育”的“三本三真”理念:本質、本性、本土、真智慧、真教育、真課堂,就既可以達到應試教育的高分,又可以實現素質教育的實效。
關于“本真教育”的本質,吳剛老師提出了三個要點:教會學生思考,提升主動性;教學服務生活,發展奠基性;教育遵守規律,等待改變性。
現代化的教育強調以“人”為本,,即強調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會學生思考,提升主動性”就是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切實體會到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例如,在數學教學中老師可以這樣引導:在講解完例題后可問學生:“現實生活中,還有其他情況嗎?”在教師的引導啟發下,學生會列舉出現實生活中其它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實際情況后,教師可讓學生將提出的問題重新編成應用題,自己探究解決。
“教學服務生活,發展奠基性”是說教學源于生活,教學的課堂同樣離不開實際生活。因此教育的目的,不僅要教會學生書本上的知識,讓學生考試取得高分,更重要的目的是——為學生將來的人生奠基。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和開放性的問題,把課本中的結論轉化成學生探究的素材,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探究的思路新穎化,解決問題的方式獨特化,讓學生邊學邊用,為以后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礎,而不僅僅是通過單純的復習去鞏固掌握所學的知識。
“教育遵守規律,等待改變性”是說教學課程不僅要考慮自身特點,更要遵守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因才施教。例如,一節數學課上老師用了五分鐘的時間讓一個并不聰明、老實得近于木訥的孩子來講一道數學題,在孩子足足一分鐘沒有說話后,老師還是鼓勵、等待著孩子,經過無數次的提醒,直到他完整地講出整道題。老師這五分鐘的等待非常值得,因為在五分鐘里孩子體驗到了一種講題的快樂,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與自信。 所以,教師一定要給學生時間和有足夠的耐心,讓學生能去進行自主學習和解決力所能及的問題。
關于“本真教育”的本性,吳剛老師認為教學要尊重孩子的天性,遵循教育規律,運用有效的教育手段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心智開導的教育。他提出了三個方面:不服輸,敢叫板;不老套,勇創新;不偷懶,好學習。
“不服輸,敢叫板”是指“學貴有疑”,老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于向傳統觀點挑戰,獨立思維,勇于質疑,善于釋疑。教學過程的設計中要注意讓學生都能成為一個發現者。
“不老套,勇創新”是指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們喜歡對許多事情都喜歡問“為什么”。這種好奇正是創新的潛在能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所以課堂教學中,在新課的引入時,準備和本節課內容相關的演示實驗先展示給學生,然后通過學生主動探討去自覺發掘知識點。這種提前設置神秘色彩可以吸引學生獨立創新探究,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創新探究的精神。之后,再讓學生積極運用所學的知識,大膽進行發散創造。并讓學生多進行交流,在相互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完善,從而使發散創造思維得以肯定和完善,激發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不偷懶,好學習”是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要倒一滴水,必須擁有一桶水”,所以教師首先要“蓄水”,在課外吃透教材,將教學要素裝滿腦袋。好學的老師也能給學生一個很好的學習榜樣。
關于“本真教育”的“本土”,吳剛老師提出要實施校本管理。對校本管理,吳剛老師提出了三條線:因材施教,文化育人;全新借鑒,自我調試;頂層設計,整體構建。
“因材施教,文化育人”是指學校如何有效利用自身文化與環境優勢,實現對教師、學生的最優化教育。因為創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提升師生道德素質,提升師生文明程度,形成良好的校風,促進學校的全方位發展。
“全新借鑒,自我調試”是指學校管理可以借鑒其他學校好的經驗,應運在本校實踐過程中時,不必全部照搬,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頂層設計,整體構建”是說“本真教育”要從學校管理開始作頂層設計,進行整體構建。
吳剛老師提出實施“本真教育”的“真智慧”的目標主要是:培養鍛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自己創新解決問題的智慧。
吳剛老師提出“本真教育”的“真教育”的內容,即學校管理如何進行頂層設計,整體布局,主要指要建設自我管理型團隊,團隊不需通常的管理監督,每位老師自覺進行自我學習、自我激勵、自我負責、自我管理。
吳剛老師提出的“本真教育”的“真課堂”內容,是指如何把控教育教學實施的效果,教師自對課堂教學實施有效的調控,能使課堂出現張弛有致、意趣盎然的教學格局,整個教學流程呈現出預定的、有序的、最佳的調控態勢,主要分為結果導向、不走形式、不搞樣式、不裝花式、分管流程等幾個方面。
吳剛老師提出的“本真教育”實踐理念里面還包含著很多具體細節內容。這些“本真教育”理念經吳剛老師指導,在許多學校實施應用后效果卓著,從根本上解決了在應試教育下如何實施素質教育的問題。
2011年12月8日,廣東省惠州中山中學邀請吳剛老師就“本真教育”中的“真教育”之“學校發展與執行”展開講座。在講座中,吳剛老師全面而深刻的指出了在學校的發展與制度的執行中每個人應負的責任和應承擔的任務。只有改變自己的態度,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工作才會在工作中有所收獲并收到工作的回報。
2013年8月21日,廣西藝術學校邀請吳剛老師,進行“共建和諧校園”系列專題“本真教育”講座,吳剛老師從“打造優秀教師,提升學校管理”和“提升教師溝通能力,構建和諧校園”等方面的問題作了精彩、熱烈、感人的演講。
2014年8月19至21日,吳剛老師應邀在綿陽中學實驗學校給教師團隊開展“本真教育”的“真教育”之“打造卓越型、智慧型教師團隊”方案學習。8月27日,吳剛老師又在瀘縣九中進行了“打造卓越型管理層干部”培訓。
吳剛老師這些“本真教育”講座培訓,從教師在工作中的心態、面對學生怎樣塑造形象、怎樣看待短期利益和長期目標、怎樣處理好個人利益和團隊合作關系等方面的問題作了詳細而精彩的分析。他別開生面、熱情洋溢、幽默而富有哲理的語言,讓教職工們如沐春風,受益匪淺。會后大家都表示將以良好的心態,昂揚的斗志,迎接新挑戰,爭做卓越教師,共建和諧校園,共創教育美好的明天!
2015年4月9日下午,吳剛老師應邀在華師附中南海實驗高中為高三學生作“本真教育”之“本性”勵志演講。他從如何自我激勵,如何自我學習,如何在自己最低落的時候挑戰自我等角度講述了發生在身邊的真實案例。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收獲良多!
在今年9月1日,開學之際,蒲江中學又邀請吳剛老師作了題為《現代教師素質與職業化》的“本真教育”專題講座。在這次講座上,吳剛老師圍繞“本真教育”的“本質、本性、本土、真智慧、真教育育德、真課堂育”能等方面作了精彩、熱烈、感人的演講。
從多年的學校實踐及指導經驗來看,吳剛老師提倡的“本真教育”,可以有效解決學校快速提高學習成績的需求,也可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從而達到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的和諧統一。這也正是吳剛老師所提倡的“本真教育”的目標——有效地盡快地幫助學校解決當下遇到的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無法兼顧的難題,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