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會員制營銷的兩大起源:俱樂部和傳銷,在很多風風火火的會員制營銷體系里就有一些“仿傳銷”甚至就是“傳銷”。
剖析真實的“傳銷”,這個西方營銷歷史上一種不可小覷的經營模式,它的魅力是毋庸置疑的,有多多少少知名企業因為這偉大的經營模式而名聲大噪,雅芳、安利、玫琳凱,都是這個行業的佼佼者。
直銷(大陸地區稱合法的叫“直銷”,非法的叫“傳銷”)的歷史始于20世紀40年代的美國,最早的就是雅芳和安利,記得有部電影叫《剪刀手愛德華》,里面和藹端莊的“雅芳小姐”一身粉色的套裝讓人印象深刻,那個時候,雅芳的“雅芳小姐”就一家家的敲開百姓的房門,將美麗傳遞給人們。
傳銷在20世紀90年代傳入中國大陸,1993年到1995年是傳銷的野蠻生長期,1996年國家開始對傳銷公司進行管控,批準了41家,但當時實際上存在的卻有20000多家。1998年,時任國家總理朱镕基一紙禁令禁止了所有傳銷事業,直到2005年溫家寶總理簽發的國務院444號令才真正的讓直銷在中國合法的存在了。
但中國“類傳銷”的事件就一直未停止過,近日,中國史上最大網絡傳銷案在金華市婺城區法院開庭審理,此案涉及金額高達240.45億元,涉案人員近兩百萬人。
然后我們切入正題研究一下最近非常熱門的“萬家購物”一案。
萬家購物是一家網絡導購返利網站,這一類的網站在國外在2003年就開始出現,良好運營到現在也沒出什么問題,導購返利的原理是正確的,平臺集合大量消費者向商家分享利潤,再把一部分的利潤返給消費者,達到三方獲利的局面。但玩家購物在一開始就已經錯了,向客戶承諾的滿500返500,已經是返利100%,商家只繳納16%的傭金,這無疑是八只茶壺七只蓋子,就算是每天返1元也已早早的預示著他的死亡,之所以還能火一陣子,是應為一方面這樣的消費模式要在第80天開始才進入虧損,還有就是后面還有不斷的有客戶填進這個坑里來,造成他風光的假象。后來,特別是一些商家為了提高效率,直接繳納“傭金”,不再進行線下商品交易,網站也從“返利促銷”演變成了“返利投機”。同時,不同級別的區域代理商、金牌代理商、金牌代理等,每一級代理都可根據自己吸納加盟商的業績,按照一定的比例獲取傭金,高額的傭金刺激這使得加盟行為實質上成了“拉人頭”,自此,萬家購物“聰明”的商業模式徹底的變成了傳銷,走向了萬丈深淵。
其實,會員制營銷模式很容易走歪掉(連走歪的可能性都沒的說明一點魅力都沒有,你們充其量就是張會員卡,請別逢人就說你們是做會員制的),是因為會員制營銷起源有一個說法就是來自于傳銷。傳銷有它強大的魅力,有可以借鑒的地方,但很危險,得要把體系和法律研究透,我們在給客戶搭建會員制營銷體系的時候也會非常注意,比如客戶的產品或服務是否是具體實在且沒有大大被高估,或者是承諾過高的回報率,資金鏈是否脆弱等等。
會員制營銷設計的好就像上了高速公路的車子,我們除了考慮讓車子開的平穩一些,也會考慮能不能讓它停下來。就像滑雪,劃得快不是本事,停下來不受傷才是高手。
以上是本人的微信公眾平臺,請大家多多關注,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