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中醫國際形象大使”的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著名中醫師李智女士應克拉瑪依網邀請作客準噶爾大講堂。李智醫師從百姓關心的一些身體健康保養話題入手,和前來聽課的市民分享了《黃帝內經》里的智慧養生之道。她說,養生不僅要講EQ(智商)、IQ(情商),還要有好的HQ(健康智商)。
近日,克拉瑪依網就健康智慧養生話題對李智進行了專訪。
記者:為什么說人天生應活到120歲?我國目前人口的平均壽命是75歲,是什么原因讓我們“折壽”了40多歲呢?
李智:美國科學家經過試驗發現,人類細胞分裂大約50次后就開始衰老死亡,而每次分裂的周期大約是2.4年,照此計算我們可以得出人的壽命應為120歲。中國先哲老子曾說“人生大期,以百二十歲為限”,唐朝醫師王冰也認為“度百歲,謂之一百二十歲也”。在影響我們長壽的諸多原因里,除了有外部生存環境、飲食環境、遺傳基因等因素制約之外,生活方式的改變和疾病是最重要的原因。
記者:養生是個經久不衰的話題,中醫養生講究體內陰陽平衡;西醫講保健、體檢和營養搭配平衡,那么您認為什么是養生?
李智: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我認為養生應該包括飲食養生、鍛煉養生和心理調節養生三個方面。飲食養生就是吃喝養生,其關鍵在于管住自己的嘴,控制熱量;鍛煉養生即體質養生,對于百姓來說最好的體質養生就是邁開腿走步;心理調節養生也叫泄壓養生,比如聽輕松音樂、看小品、讀笑話都屬于泄壓養生。
記者:克拉瑪依人的飲食結構偏向高熱量的肉類,您說的管住自己的嘴是指減少肉類的攝入量嗎?
李智:一般正常人一天只吃一斤糧食,或是只吃一斤魚,或二百五十克五花肉,不用鍛煉去消耗熱量,基本上是不會長胖的。在飲食方面只要把攝入的熱量控制好,其余一律不管。你想吃什么,說明身體缺什么,但不要偏食,偏食會破壞營養均衡攝入。管住嘴,就是為了控制熱量的攝入,免得長胖。熱量攝入過多,糧食中的多余的熱量會以脂肪的形式在人體沉淀下來,人能儲存熱量,是人作為動物的生存本能。其實脂肪肝在以前從來不算病,脂肪肝若算病,駱駝的駝峰也算病了。但若長期重度脂肪肝可能就會引發肝臟變異造成疾病。
記者:飲食養生是否要控制進餐次數和時間?
李智:《黃帝內經》講究“食飲有節”主要說的是吃東西要適量、有節制,然后才是有節律。后人解釋“食飲有節”夸大了節律的作用,強調成一日三餐,甚至借題發揮,把“早晨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奉為金科玉律,這顯然太牽強。越來越多的學者發現適當的饑餓有利于長壽。人體細胞在饑餓狀態下為了存活,會保持活躍并大量消耗體內的糖分和脂肪。一日三餐容易營養過剩,即使老虎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也會得病,因為它消耗的能量并非能定時定量,出入不平衡,自然會過剩。人是高級動物,動物的天性就是饑一頓飽一頓,獵到食物時吃飽,獵不到就餓著,這是常態,也未見得就患胃病或膽結石癥。當然人習慣進食有規律,但不能頓頓吃多。對于肥胖者,如果堅持能不吃就不吃,餓了再吃,絕對有利健康,有利減肥并降低得冠心病的幾率。
記者:“生命在于運動”,在您提到的體質養生方面為什么只是提倡邁開腿走步?
李智:“生命在于運動,長壽在于走步”。過量運動是有害健康的,但凡運動必須有一定的限度。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肌肉和人體器官免于過早老化。但運動不會改變細胞的功能,也不會改變細胞的健康狀態。能改變細胞健康狀態的是營養和保養,絕不是過量運動。人老先老腿,走步有助于心、肺、腎臟等功能的改善,有助于腿部肌肉壓縮靜脈血管,增加下肢靜脈回流,其作用類似于腿部按摩,而且走步還有助于調節情緒、緩解壓力,從而增強免疫力,更有助于減肥。
記者:您談到的泄壓養生,是否也能稱其為心態養生?
李智:人有好的心情,必會有好睡眠和好身體。好心情使身體免疫系統始終處于良好的興奮狀態,這有利于它們抵抗外邪,殺滅有害的細菌、病毒等。因此,要有選擇性地多看喜劇、小品,多聽有趣的相聲,少看悲劇,少看直播競技比賽,這樣可以讓身心始終保持良好狀態。另外,朋友之間應當多聊天交流,孤獨會使心情變壞。
花絮
克區衛生局組織各衛生服務中心聽講
由于端午節調休,講座當天是工作日,現場來聽課的要么是退休人群,要么是請假前來的市民。
除此之外,還有單位“組團”前來。克區衛生局便專程組織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主任、坐診大夫、全科醫生等相關行業的20多名醫務工作者,集體請假一上午,來到大講堂“取經”。
領隊付遠珍說,克區衛生局在3月23日和5月18日也舉辦過兩期中醫藥培訓,還請來中醫專家在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坐診示范。此次大講堂專程從北京請來李智老師,這種難得的學習機會更要好好把握。
妻子患病3年 丈夫放棄休息聽專家課
在聽講的人群中,一位身穿白色石油系統工裝的少數民族市民聽得聚精會神,他就是來自克石化公司的阿尼合·別克。當天早晨,他剛剛下夜班,連工裝都沒來得及換,就急匆匆坐出租車從金龍鎮趕到市區,專程來聽大講堂。
原來,別克的妻子患產后風已經3年,期間到處求醫問藥但治療效果始終不盡人意。此次從《克拉瑪依日報》上看到本期大講堂主講中醫的內容,別克就和妻子商量,一定要來聽一聽北京專家的課。但當天妻子在社區加班來不了,別克果斷放棄休息時間,替妻子來聽這堂課。
“希望此次學到的知識對妻子恢復健康有所幫助。”別克說。
熱情咨詢 見縫插針
13時30分,講課結束后,一群聽眾圍著李智咨詢各種病癥的對癥治療方法。李智始終面帶微笑,一一解答。但她要在當天晚間趕回北京參加一個重要的聚會,在19點前必須趕到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時間只剩5個半小時。此刻,圍攏在一起咨詢的病友似乎越聊越起勁。
14時10分,在供水公司附近一家餐館里,李智總算落座,第一勺米飯剛剛入口,背后又有人叫她。原來剛剛聽完講座的兩位老年聽眾也恰巧在同一家餐廳吃午飯。看見李智,又與她熱情地寒暄起來,并邀請李智老師下次再來到家中做客。
14時40分,李智坐上開往烏魯木齊的商務車,司機正準備發動汽車,路邊一位身穿紅色工服的中年聽眾飛身跨過一米多寬的灌木叢,趕在開車之前,又與李智老師搭上了話,負責協調的工作人員開始手心冒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