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越來越多地被企業重視,同時也發現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主要表現如下:
一、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重要
1、參加培訓的員工,一旦和其他事情有沖突,培訓是隨時可以放棄的
2、計劃定好了,但實施時總因公司似乎更緊急的其他原因改期甚至取消
3、培訓工作者應是企業中的高素質者,而高素質者卻往往又不愿投身于培訓工作做內部講師
二、培訓效果不盡如人意
1、有時參加培訓后感覺當時講的挺精彩,但是不知道如何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2、因為資金的緣故有些企業以視頻課件的方式學習,但感覺好像是政治任務
3、培訓內容缺乏系統性,不確定每次培訓和公司的整體業務及發展有什么關系
4、一線員工卻總是抱怨符合實際工作需要的培訓太少,中層干部對培訓效果方式單一叫苦不迭
5、高層領導因投入得不到滿意結果而思慮重重
6、培訓做的熱火朝天,參加的人也熱情高漲,但是沒有看到有什么樣的實質的變化
三、培訓經理力不從心
1、想請外部講師授課,但是公司沒有相關的預算,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2、培訓只是人力資源部的事情,找人做內部講師講一次課很難
3、請外部講師講課,找一個和自己企業情況比較相近的講師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4、培訓后老板會問花了那么多錢效果究竟怎么樣,這個問題又真難回答
四、參訓學員也有苦衷
1、培訓后感覺有收獲,但究竟有多大的收獲自己也說不清楚
2、培訓的內容和老師的講授都很好,但回到工作崗位后,現實的條件沒有辦法應用
3、沒有看到參加培訓和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什么必然而緊密的聯系
以上種種都是很多企業在進行培訓中遇到的問題,而且還遠遠不止這些。一個企業在培訓中試圖解決所有問題是不現實的,其實每個企業的培訓由于處在不同階段,面臨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也不相同。只有解決本企業現階段存在的問題,才真正地具有現實意義;只有事先了解下一階段,才能做好更充足的準備。
Ø 中國企業家及管理者:企業競爭,最強的對手是人才的競爭!
沒有把培訓當作長期性的工作來抓,一陣風,缺乏系統
出于短期成本收益的考慮,不少企業往往在出現問題或企業停滯不前時才被動去找培訓師,使企業的培訓工作總是間歇性的。
然而,培訓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是一個人員配合的系統,更是時間合理分配的系統化。一陣風的培訓使企業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根本問題不解決,致使企業跟不上市場,往往步人后塵,處于被動挨打的局面,甚至出現企業運作混亂的現象。
一些成功的企業,不僅只看到眼前的成本支出,他們看到的是遠期的收益,著力把人才培訓當作長期的系統工作來抓,如楊森、史克、輝瑞、默沙東、摩托羅拉等把職員培訓視為生命線,每年動輒上百萬或上億元的培訓投資。
長期系統的培訓對企業的長期戰略實現尤為重要,給企業帶來的益處有:
1、員工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適應企業長期發展需要,從而使企業人才開發使用與企業成長互動。
2、可以推動和完善企業文化的形成,樹立企業形象。而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的靈魂,是創造生產力的精神支柱。
3、加大人才與廢才、庸才的分離,使企業能優化組合人才,形成強有力的整體效應。培訓如同離心器,把人的潛能開發出來,淘汰沒有潛力員工。通過培訓,能使企業看清員工的特點,通過優化組合,有利于員工快速的成長,有利于企業工作效率的飛速提高!
4、增強企業的向心力。員工在培訓中相互接觸、相互了解,加深了他們對企業的感情,使企業員工歸屬感增強。
因而,只有不斷加強、不斷提升系統化培訓,才能為企業塑造人才,才能為企業帶來永不枯竭的戰略資源。
培訓不是一蹴而就,它不僅需要領導重視、參與,需要培訓師的艱苦努力,還需要員工積極的配合和長期系統的訓練。
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創新資產作為企業最重要的創新資產,員工在企業運營和轉型的過程中時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人力資源管理是您的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關鍵,同時也是推進企業變革,贏得客戶好感,實現企業全球化和業務創新的重要驅動力。
中道企業通過多年的培訓工作發現,時下中國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管理人員,尤其是生產線上的管理人員,技術能力都不錯,但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人事問題處理能力及溝通能力更是不足,要么因問題處理不好,輕則導致員工有情緒,直接影響到生產效率,重則惹來殺身之禍,要么不敢處理,聽之任之,這都是缺少技巧或責任心的原因,《慧海中道管理》正好彌補這一不足。真正做到無為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