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年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為人正直,樂于助人,尤其講求信義。如果別人有事求他,除非他沒有答應,只要是他答應的事,無論有多么困難,他都會想方設法辦到。因為他的品質高尚,所以很多與他打過交道的人都對他十分尊敬。
季布不僅為人誠信正直,而且還具有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在追隨楚王項羽的時候,他曾經幾次將劉邦的軍隊打得落花流水,令劉邦十分苦惱。后來項羽兵敗垓下,在烏江自刎,漢王劉邦奪取天下,當上了皇帝。對于過去曾經敗在季布手下的事情,劉邦一直耿耿于懷。在統一天下之后,他懷著一腔憤怒下令緝拿季布,而且表示一旦抓到他就要給予嚴厲懲處。
當時有一位曾經得到過季布幫助的人,在劉邦的一位大臣家里聽到了這個消息,于是趕快回到家鄉將這個消息告訴季布,并且秘密地將季布送到魯地一戶姓朱的人家。朱家在當地很有勢力,而且朱家的老爺過去就對季布的高尚品質有所耳聞。他十分敬重季布的人品,所以就盡全力將季布保護起來。朱家老爺一方面保護季布暫時的安全,一方面派親密隨從專程到洛陽去找夏侯嬰,請他幫忙解救季布。用現在的話說,夏侯嬰是劉邦的發小兼死黨,一直跟隨在劉邦左右,為劉邦建立漢王朝立下了漢馬功勞。夏侯嬰也很敬重季布的為人,在接到朋友朱家老爺的托付后,他馬上義不容辭地在劉邦面前為季布說情。在夏侯嬰和其他一些大臣的勸說下,劉邦赦免了季布,而且還封他為郎中,后來看他能力確實出眾,又任命他為河東太守,這在當時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官了。
當得知季布做了新朝的大官之后,季布的一位同鄉就有意要巴結他。這位同鄉就是能言善辯的曹丘生。雖然季布與曹丘生有同鄉之誼,但是季布卻一直看不起這位同鄉,因為這個人憑著一張巧嘴,專門結交權貴,這種行為是季布所不恥的。所以當他拿著當時一位權勢非比尋常之人的介紹信來找季布時,季布仍然對他不理不睬??墒沁@位曹丘生的脾氣卻是好得很,無論季布表現得多么不高興,他都裝作沒看出來,一直對季布恭敬有加,而且還對季布說:“在我們的家鄉有一句俗語,叫做‘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您是怎樣得到這么高的聲譽的呢?總是被人們口耳相傳?我們有緣身為同鄉,我一向對您的品德欽慕不已,我一直都在自己的所到之處全力宣揚您的好名聲,這難道不好嗎?您又何必如此厭惡我呢?”雖然此前季布對此人的印象一直不好,不過曹丘生的這番話卻讓季布覺得很有道理,所以不再對他冷淡,而是像對待一個朋友那樣熱情款待他。在曹丘生臨走時,季布還送給他許多禮物。曹丘生確實也照自己說過的那樣在做,每到一地,就宣揚季布如何禮賢下士,如何仗義疏財。后來,季布仗義疏財、誠信待人的品質就得到了更多人的頌揚。所以,人們就把曹丘生的那句“得黃金百兩,不如得季布一諾”總結成一個成語,即“一諾千金”,用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注重誠信,值得信任。
季布的一句諾言可以抵得黃金百兩,這種許下承諾就要力求實現的品質,歸根結底體現了人們對自身信譽的重視。一個人如果許下諾言而不去實現,那么他最終就會失去誠信。這樣的人必定不會忠誠于任何人、任何組織。一諾千金首先是對自己信譽和良心的忠誠,然后這種忠誠又會延伸到對親人、朋友以及所有自己對其許下諾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