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大學的目的
公司首先要考慮建立企業大學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說公司建立企業大學是用來做什么的。如果連這個都不知道就盲目的建立企業大學,最后只能是興師動眾、浪費資源、徒勞而歸,給公司的各項工作帶來被動。綜合來看,建立企業大學的目的主要有5種:
1、提高員工素質與技能,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2、企業文化與變革,使組織穩定健康的向前發展。
3、增強客戶服務,改善客戶關系。
4、整合內部資源,通過合理的配置手段使企業內部資源效益最大化。
5、其他方面的目的。
以上幾個方面得根據各自公司的實際情況,將目的確定為上述的一個或幾個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建立企業大學的目的是變動的,其需要根據公司發展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調整與變動。
二、企業大學的定位
企業大學的定位是指其在公司架構體系中的層次或級別。企業大學要想獲得長久的發展,就必須有一個準確的定位。從實際情來看,定位一般有以下幾種:
1、定位于(集團)公司總部,與人力資源部平行,接受總經理的統一領導。
2、定位于(集團)公司總部,但由人力資源部管理。
3、定位于(集團)公司總部,作為集團的一個項目公司或事業部進行獨立運作。
4、定位于(集團)公司下屬事業部或項目公司,由下屬事業部或項目公司總經理實施領導于指揮。
5、其他適合(集團)公司自身的定位
由于我國的民營企業有很多的不成熟之處,直接導致了很多企業大學的不規范之處,但個人認為定位沒有對錯之分,關鍵是要符合公司的現狀和文化。當然,公司的體系終究是要科學化、系統化、規范化。
三、企業大學的運作模式
企業大學的運作模式無非就是兩種,一種是內部職能化運作,一種是外部商業化運作。內部職能化運作就是將企業大學作為公司的一個職能部門,實行統一預算,統一結算的運作模式。企業大學的初建期基本采用的是這種模式,也是國內比較多見的企業大學模式。
外部商業化運作就是企業大學實行財務、人員、辦公的獨立化,進行單獨結算的“自負盈虧”式的運作模式。此種模式下,企業大學類似于培訓咨詢公司,公司內部實行的培訓和服務進行費用結算,在條件成熟時,可以對外服務,并收取相應的費用。
四、內部協調
企業大學要想有很大的發展,尤其是在發展初期,要協調好以下內部關系:
1、與公司決策層和管理層的關系協調。這一點很重要,、沒有高層的支持,培訓的開展難度相當大,因為這個牽涉到企業大學的發展方向、內外資源的整合、經費的確定等等。
2、與人力資源部的關系協調。培訓和企業文化本來就是屬于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模塊,當獨立成立企業大學時,必然有很多關系需要和人力資源部進行協調。比如招聘與培訓上如何進行銜接分工、人員的晉升與獎勵如何與培訓學習掛鉤、檔案的處理與共享等等。
3、與各公司和各部門的關系協調。
企業大學是員工培訓發展的平臺,而這個平臺的支柱就是各個公司和各部門,所以處理好這個關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其實關鍵點就一個,確定好企業大學工作過程中各公司和各部門的責任和權限就可以了。
五、外部交流
不管企業大學是作為一個職能部門,還是獨立運作,這一點都很重要,和外界交流,能夠汲取更多的經驗,總結更多的教訓。個人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交流:與培訓或咨詢機構的交流;與高校的交流;與本行業或關聯行業公司或機構交流;與相關專業人士的交流。
通過各類交流與合作,可以提高企業大學工作人員的素質和水平、發掘適合的講師資源、學習他人的先進理念和模式,從而不斷地改進企業大學的各項工作。
六、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的安排主要是依據公司的性質和業務組成來確定。不過一般都是3大類,即:
企業通用課程:主要包括企業制度文化類課程、個人素質水平類課程等。
工作技能課程:主要包括各類專業崗位的技能提升課程。
管理能力課程:主要包括管理類、領導類、高階進修類課程等。
當然,具體的劃分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和企業大學的性質來確定。
七、講師體系
講師是知識傳播的源泉,其培訓水平直接關系著培訓的成敗,所以建立健全而豐富的講師體系就成了企業大學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企業大學的講師一般分為內部講師和外部講師,內部講師主要講述通用類和企業特性類課程,外部講師主要講述技能類和知識類課程,當然這個劃分是沒有絕對的,關鍵是看誰更合適。
一般來講,講師體系有兩個問題要注意:一是講師報酬的界定,尤其是內部講師的報酬界定;一是講師的層次和晉升體系。這兩點對于調動講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八、管理制度
企業大學的管理制度很多,主要包括培訓規劃制度、講師管理制度、財務制度、課程管理制度、培訓調研制度、培訓實施制度、培訓評估制度、內部管理制度、對外合作制度等等。制度內容因企業而異,不過所有的制度一定要保證體系性、可操作性、成本效率性。
以上八個問題是在建立企業大學時需要多多注意的,畢竟建立一個企業大學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我們一定保證企業大學的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運作,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