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出對于一個活躍在80時年代中葉的企業家來說,可以注冊任何他能想到的域名是多么令人震驚事情嗎?無論域名有多長,多有特色,只需要去問問有沒有人已經使用過,就可以去注冊它,甚至連占有它,你都不需要花錢,這個宏大的愿景早已成為現實。1994年時,一個Wired雜志的作者突然發現Mcdonalds.com這個域名沒有人注冊,于是他在我們的鼓勵下搶注了這個域名,嘗試去賣給麥當勞公司。但是當時麥當勞對于互聯網愚蠢的漠視,成就了一篇Wired上的經典故事:“價值10億美元的域名注冊”。不久之后,我巧合地發現abc.com這個域名還沒被注冊,因此我給ABC的頂層建筑——他們的執行部門發了一封咨詢建議,建議他們應該招些極客來迎接互聯網時代,為大潮而奠基,去注冊一個獨立的域名。
他們沒理我。
不久之后互聯網變成了一個完全開放的前沿邊界,很容易就可以看到任何水平級的東西。消費者幾乎沒什么特別想看的,因為幾乎沒有“籬笆”的阻礙。打開搜索引擎,網上商店,看看個人上傳的視頻,當然別忘了,這是當時才有的新奇感覺。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的情景就像是殖民者的浪潮,洶涌而來,將所有可能的領域夷為平地,并在廢墟上重新構建,只留下那些最困難的部分和粗糙的痕跡,讓今人去顛覆。30年后,互聯網充斥著太多東西,APP、平臺、設備,以及遠遠超過之后百年,所有那些我們真正想關注的信息文本。它然后最終變成了一個浮腫、虛胖、裝填過度的巨獸。即使你能夠在夾縫中搞出一個微小的創新,又有誰會注意到呢?
但是讓我們想想我們過去30年中,因為互聯網而得到的東西,會發現它們真的是豐富的不可思議。我們獲得了:和朋友家人及時、隨地通訊的能力;任何時候都可以參閱的定制新聞;包含世界上大多數城市的3D可縮放地圖;一個人人都能查的百科全書;可以用放在口袋里的平板,能放電影;第二天就能到貨的虛擬百貨商店……這僅僅是成百上千的例子中的,我提到的六個罷了。
但是……問題在這兒。對于互聯網本身來說,其實什么都沒變。互聯網還是它誕生時候的模樣,如果我們通過時間機器做一個通往30年后的時間旅行,在那種情況下回顧今日,我們將會發現2044年對人們影響最大的產品,不會是在2014年后才提出概念的。未來的人們也許呆在全息甲板里,看著它,然后身著虛擬現實的隱形眼鏡,下載各種虛擬化身,用著各種智能界面,然后突然說,“哦,你們那時候根本不算有真正的互聯網(或者他們已經不這么叫了)。”
其實他們是對的。因為從我們的觀點來看,最偉大的互聯網產品就在我們身邊。所有那些奇跡般的發明都等著那些瘋狂的,篤信“這事沒有不可能”的夢想家來摘取低低垂掛的果實,就如同1984年那個域名的故事一樣。
到2044年的時候,有個老人或許會對你說:你能想象2014年的時候對于企業家來說這玩意兒有多么驚人嗎?這是一個完全開放的邊界,你可以挑任何一個東西,給它加上人工智能,放在云端。一些設備開始放上了一兩個傳感器,當然不像現在每個設備都有成千上百個。期望和阻礙變得更平了,很容易就可以研發出新東西。說不定那時候的人也會和我們一樣嘆息:“哦,要是我們當時知道這種東西也能造出來就好了。”
因此,真相很簡單:現在,今天,2014年,是在互聯網上開始新東西的黃金時間。歷史上從未有過這樣開放的平臺,超低的門檻,海量的機會,極高的收益風險比。是時候讓未來人回顧我們的歷史的時候感嘆了,“哇,好希望回到那個充滿機會的時代啊。”
過去的三十年是一個了不起的起點,它構建了一個為那些偉大發明而準備的穩定平臺。但是最酷的東西還沒有被發明出來呢。盡管這個偉大發明可能不和今天任何一個存在的產品有相關性,它不僅僅做到了“更好”,而會是一個不同的,其他的,超驗的東西。你早就知道它會誕生于此。
你也許完全沒有意識到今日的前沿邊界有多么開闊平坦。
這是人類歷史上開拓進取最好的時代。
你并沒有遲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