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長春4月8日電(記者王昊飛)8日上午,由吉林省周易學會主辦的“周易大講堂”在長春市圖書館院士廳正式開課,使吉林省掀起了一股“易學熱”。
記者于8日上午9時抵達現場時發現,僅有160個座位的院士廳早已座無虛席,而聽眾依舊不斷從門口涌入。找不到座位,他們便站在過道中,過道站滿了,一些人又擠坐在講臺上,而且沒有一個聽眾中途退場的聽眾。聽課的涵蓋了老中青三代,許多聽眾手中都拿著版本不同的《周易》或相關書籍。
76歲的孫先生對記者說:“以前光知道《周易》是算命、取名的東西,后來才發現這種見識太狹隘了,甚至是誤解,它實際是中國
文化的基石啊。我近兩年一直在研究《黃帝內經》,而《周易》又是《黃帝內經》的基礎,所以我打算也學學《周易》。”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易學研究員曹福敬在開課致辭時表示,《周易》是中華
文化的源頭活水,被譽為儒家
文化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其精華內容可為今天世人提供指導和借鑒。“當我們進行
文化反思時,首先要對《周易》進行重新闡述與解讀。”
據介紹,此次“周易大講堂”共包括易
文化概論、《周易》的社會和諧思想、《周易》的學習與應用等系列講座,每個月舉辦兩次。8日上午的第一講,是由吉林省周易學會名譽會長弓克主講的易
文化概論,他的論道不僅令在場業內人士拍案,也令對易學心存誤解的聽眾茅塞頓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