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靖笙
何謂傳統?
今天的互聯網大潮面前,傳統仿佛成了將要被新新人類掘墓的代名詞,在他們眼里,傳統都是老古舊,在萬事萬物皆可互聯的今天、信息智能無所不在的明天,“一不沾網絡,二不靠數據,三不懂挨踢(IT)”仿佛成了傳統企業掌門人跟不上這個快速改變的時代的標志了。當哪些當初的七零后,今天的八零后、九零后用匪夷所思的顛覆創意創造一個個一夜暴富的財富傳奇的時候,過去信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傳統企業掌門人也不由得自慚形穢,慨嘆“跟不上時代了”,要被互聯網時代淘汰了。
我卻認為這里有對傳統極大的誤會,傳統絕不是老古董、迂腐、不思進取、行將就木的代名詞!什么是傳統,傳統是傳承和統一前人社會經驗概念的共識,簡而言之傳統是可以傳承的統一共識!并且,正如老子在《道德經》里面告訴我們的:“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割裂歷史就看不清楚未來,如果互聯網真的成了絞殺傳統的機器,那么將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的災難,對于變得越來越快的今天和明天,傳統將具有更為給力的現實和未來意義。
對于當下很多傳統企業掌門人,首先正視傳統,檢視傳統,立足傳統,才能明白面向未來該如何轉型、向什么方向升級。
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時代的SWOT分析
S-優勢:傳統企業能存活下來,其掌門人也是摸爬滾打過來、久經考驗過的,特別是目前數量眾多的傳統實業里面的民營企業,大多數都是白手興家、草根起步,雖然不高大上,但是親平民、接地氣、吃苦耐勞,這種草根平民精神讓傳統企業比起資本燒紅的互聯網題材企業有更強的生存韌性和意志,在運營能力、財務管理和成本控制上也更為成熟穩重;
W-弱勢:在以提高產品和服務的知識含量為主要手段是當今互聯網時代市場競爭的主要特征,傳統企業的弱勢可以表現為兩方面。一方面是精神文化層面,粗放式的經營、僵化的管理、封閉的經營觀念和環境,這些和互聯網專業精確、活力、開放的精神文化明顯是格格不入的,這個會制約了知識員工的創新激情和動力,就很容易因為對于人才吸引力不夠而被邊緣化;另外一方面是技術層面,現在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信息技術方面的落后制約了現代化生產力的形成和提高,產品在生產效率、質量、技術和工藝水平等方面都可能競爭不過全球市場上的同類領先競爭者;
O-機會: 互聯網讓傳統企業有機會整合全球供應資源、接觸全球范圍的廣泛客戶,在這個機會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傳統企業有現成的經濟資源、組織條件和生產條件,有多年的經營管理經驗和積累的顧客資源,這些資源都可以轉變成數據資產注入到互聯網里面,成為自己投身互聯網經濟的資本,過去有經驗比現在白紙起家的企業有先發優勢,在顧客面前顯得更加靠譜。傳統企業如果能重新審視自己,積極轉型和向互聯網靠攏,成為IBM、諾基亞這樣的全球企業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100年前的IBM也就是一家生產打孔機的小企業,不斷轉型變成今天信息社會的巨擘,諾基亞也是從原來的木材加工企業轉型成1G、2G手機時代的全球霸主,可惜后來在3G智能手機上搭錯了微軟的車而沉戟折沙、令人惋惜,不過這些案例都表明企業是活的,只要活著就有無限可能;
T-風險: 傳統企業在信息處理手段和方式上的落后,客觀上處于信息不對稱的弱勢,現在的市場行情、顧客口味、競爭態勢等訊息萬變,企業組織各種事項活動也千頭萬緒、愈發復雜,商機稍縱即逝、組織危機也日益慎重,企業管理者的每一項決策都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看不清的情況下被逼做應對就像蒙著眼睛開快車,是非常危險的;
傳統企業掌門人的轉型升級六步曲
企業掌門人直接掌握著決定企業命運的鑰匙,今天的選擇可能就決定了企業明天的成就或者沉淪,在互聯網大潮面前,我們都無法置身世外、偏安一隅了,因此,認清形勢,積極應對方為上策,在此,筆者給文章開頭所說的“三不”傳統企業掌門人開出轉型升級的六步曲路線圖,供大家參考。
第一步,重新審視傳統價值。現在浮躁的互聯網時代稀缺的不是光怪陸離的創新,反而是對傳統精髓的堅持,能沉淀下來的傳統都有不可磨滅的生命力和價值。筆者曾經一次在南海商會活動里聽過這樣的概嘆,一個富二代炒了一年房地產的財富收入超過了其父輩辛苦經營二十三年的傳統實業工廠,而我認為,房地產只能炒一兩年,而實業可以做幾十年,這說明,傳統比時興有更長的生命力。互聯網確實可以短時間內創造一些熱點和短時間暴發的機遇,可是以為燒幾年錢就能制造熱點的浮夸風也非常嚴重,很多新生企業在互聯網上錢是燒掉了,可是熱點早也轉移了,盲目的投機始終會讓大多數投資者自食苦果。風宜長物放眼量,非理性繁榮終不能長久,“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并不過時;
第二步,建立全球視野。什么是全球視野?就是無地域限制、無時間限制、無政治壁壘的市場競爭意識和生意格局。互聯網發出了永不停息的電波,利用互聯網二十四小時全球運作的企業已經在笑傲江湖、吃香喝辣,立志成為這樣的企業,謀劃做全球生意的格局,這是傳統企業掌門人在互聯網時代應有的心胸和使命感,誠如心理學家所揭示的“怎么看影響怎么干”,作為個個人精的改革開放后創一代企業家,一旦建立全球視野,其爆發出來的能量不是后生小年輕可以相提并論的;
第三步,觸網工作。現在用互聯網的使用門檻已經很低,連退休的老年人都開始興起玩微信,因此還有什么理由不再用互聯網來開展自己的工作?這個需要掌門人逐步改變自己的工作習慣,以前可能要靠秘書打印出紙質文件閱讀審批,開各種會議聽匯報、做安排,電話遙控指揮,現在盡量改成用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這些隨身信息裝備看郵件、讀報告、批申請,會議可以改成多方視頻通話等遠程方式來召開,這樣一來既能提高掌門人的工作成效,也能讓領導人的決策信息數據化,減少口頭傳遞過程中的偏差;
第四步,實數求是,用數據和圖表說話。掌門人在工作中要積極主動向各層級的管理人員要數據、考(分析)數據和用數據,現在Excel等電子表格工具在各級管理者已經非常普及,里面各種現成的圖表制作工具相當豐富和發達。掌門人養成要求看圖讀數的意識和習慣,對于企業的讓數據說話的機制和經營管理文化將是最直接的推動,其實這些都并不需要復雜的定制開發的信息系統來支撐,關鍵是掌門人有重視數據、尊重數據的意識和習慣;
第五步,端正對企業信息化的認識。作為企業領導人,可以不懂得信息技術,但是不能不認識企業信息化。在互聯網時代,如前文所言,沒有信息化就沒有現代化生產力,企業各項活動積累下來的數據是寶貴的知識財富,這些是將來幫助企業參與互聯網全球市場博弈的資本,企業信息化已經不再是電子自動化的技術工具,而是賺取未來財富的數字化投資手段,如果企業掌門人錯失了這項投資機會,就必然會在不久的將來成為企業的歷史罪人;
第六步,逐步向網搬家、整合外部資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是互聯網催生了越來越深入人心的合作創造和成果共享的文化,現在通過互聯網能開展更廣泛的產業合作,甚至和顧客合作共同創造產品都成為時興,企業必須轉變成一個可以供多方參與的平臺,有更便利的接入手段和更緊密的協助機制,這些都需要企業把各項業務能力和業務資源逐步搬到網上,供別人分享和使用,這樣才有整合和使用外部資源的資本和條件。企業掌門人要在企業長治久安的角度,平衡股東、員工、顧客、供應商等多方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和關系,完善治理機制,實現企業財富和生產資源逐步向互聯網搬家,以此為資本去爭取企業更高的市場地位和實現更大的價值。
以上六步曲,循序漸進、易用可行,信息技術早已經不是高門檻,關鍵是傳統企業掌門人自己有決心有魄力去轉型和升級自己,這樣在互聯網時代轉型和升級企業才不會成為一句口號,而變成切實可行的企業戰略。
--------本文相關課程可以百度“張靖笙視頻”
(初稿完成于2014年9月20日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