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中國銀行業戰略轉型的思考
張靖笙
中國銀行業的挑戰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WTO,標志著中國的產業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入世十年來,中國的金融行業也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近一兩年,十年的入世過渡期后,銀行業的全面開放,當前中外各種資本,特別是日益興起的民營經濟資本紛紛涌入,以民營經濟非常發達的佛山地區為例,各種新型的金融企業,如擔保、小貸、私募基金、財務公司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出來,而各大銀行業紛紛掀開了金融創新、鋪點圈地的大幕。
在中國銀行業的企業規模和數量迅速托張、行業競爭激烈的背景下,中國傳統金融行業的經營思路造成了銀行業經營同質化嚴重、資產質量風險隱患大的問題,而外部宏觀經濟和政策環境復雜多樣,全球經濟衰退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將持續存在,宏觀經濟下行風險、縮小的利差空間和產業結構調整對銀行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國金融市場對外資銀行全面放開,非銀行金融機構正逐漸進入傳統銀行服務領域,金融脫媒問題日益嚴峻。新巴塞爾協議實施的要求,監管標準驅動的銀行風險管理和合規管理要求壓力仍在,相關法律和政策不斷改進與完善。客戶需求愈來愈多樣化和復雜化,銀行服務水平與日益提升的客戶需求存在差距。
這里列出了中國銀行業界普遍存在的十大結構性隱憂:
1.創新能力怎么提不高?怎樣提高?
2.存款怎么這么重要?怎樣抓存款?
3.流程銀行怎么建?有什么用?
4.資本真的能防住風險嗎?
5.信貸風險到底怎樣才能管住?
6.中間業務有用嗎?賺錢嗎?
7.利率市場化的沖擊到底有多大?對銀行的影響到底在哪里?
8.銀行業的回報率到底高不高?暴利是真是假?
9.激勵考核是不是萬能的?怎樣正確地考核激勵?
10.戰略是不是一個擺設?戰略到底是什么?
中國銀行業的變革方向
中國銀行業的轉型和變革方向,縱觀當今盛行的流程銀行、智慧銀行、供應鏈金融等理念,反映了從銀行價值定位的根源上,銀行必須從依靠營業網點被動等候客戶的方式,徹底轉變為主動融入到客戶的日常的經營和生活活動中的過程性臨時性的金融服務需要。
2005年,當時IBM銀行事業部亞洲區戰略思想總監Boxley Llewellyn在媒體專訪時指出,如何保持銀行業務增長,提高業務運營效率以及如何構建諸如風險管理、基礎技術架構、管理和流程等方面的彈性,是中國的銀行業當前面臨的三大使命。
由于歷史、制度、實踐的各種約束,中國銀行業的產品和服務還不能滿足轉型的需要,必須提供創新的產品和服務,必須顛覆傳統的經營模式,必須優化治理結構,必須更新經營理念和企業文化。變革和轉型的方向是以更好地為客戶提供服務為核心,構建更加智慧的銀行。
銀行需要更好地提供服務中國銀行業需要專注于為客戶、服務工作人員和管理者三類不同的人群更好地提供服務:
對于銀行的客戶,銀行不僅能夠提供覆蓋面更加廣泛的金融服務產品,各項服務渠道包括傳統的柜面和電子化渠道也會更加高效、便捷、安全。客戶希望可以隨時隨地獲取金融服務,并可根據需要選擇更加便利的服務渠道。客戶面向多服務渠道可以得到一致的、智能的服務體驗,比如在切換服務渠道時不需要重復相關信息。客戶可以獲取更多符合自身需要的個性化、差異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資深的可信賴的銀行專家顧問借助高科技手段隨時隨地來幫助對私客戶提供理財建議實現資產增值;并可深入企業經營內部,隨時根據對公客戶需求提供各項專業化建議。
對于銀行的服務工作人員,他們需要獲得具有整合的客戶信息視圖來集成多個內外部信息系統的數據,并快速有效地獲得當前辦理業務客戶的相關信息,包括客戶資料、歷史交易、興趣分析等;后臺系統的智能分析和實時推薦,可以在為客戶服務過程中自動提示針對當前客戶的交叉銷售和高端銷售機會。同其他同事和外部理財業務專家的合作服務同樣可以進行整合并實時交互,協助工作人員迅速有效地處理日常交易,控制可能存在的風險;各種電子渠道將大量簡單交易進行分流,后臺集中作業處理中心減輕了網點工作壓力,網點工作人員擁有更多時間專注銷售機會。
而銀行的管理者需要獲取實時的績效度量,通過與網點或客服中心等服務渠道互聯,管理者基于實時數據根據需要來完成資源調配,做出部署和分配銷售優先級等活動,同時能幫助優化前后臺工作流程,識別并減少前臺柜員哪些非增值性或者低價值的工作環節,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運營費用和無效成本。通過智能化統計分析,管理者可以做出及時有效的各項決策,并有效滿足外部監管和信息交換。如銀行可以靈活定位營銷目標,向那些最有可能做出積極反饋的客戶們提供相關的產品,來及時滿足他們的需求,并改進活動響應率,提升銷售業績和降低成本。同時,通過對經營數據、市場數據等及時掌握,管理者可以更迅速調整應對銀行各項風險,從而進行有效管理。
信息系統在變革的過程中所起的重要將不僅僅關乎自動化、流程化和費用節省,更重要的是為銀行客戶、職員、管理者和監管當局之間建立一種新的交互和協作模式打下良好基礎。
結論
隨著經濟的迅速增長,中國和世界的結合越來越緊密,金融行業出現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就產品和服務需求而言,銀行客戶現在的要求更高也更專業,中國銀行業之前的成功模式難以長期維持。大多數銀行的原有系統和流程已經過時,難以支撐銀行的轉型與創新。從日常運營和管理,到創新模式、監管流程、風險管理的每一個方面,中國銀行業需要變革,而不僅僅是進行局部零散的改變。
在當前全球金融危機之下,中國的銀行業需要把握發展的機遇和時機,拓展視野和膽略,并自身業務轉型中所扮演的角色,從被動響應客戶需求的業務機構轉變為主動發掘客戶需要的服務團隊,創造新的發展機會,并最終加速中國銀行業的發展進程。
(初稿于2013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