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里預就是預測、計劃、規劃之意。然而我們先人之智慧卻在西方企業得以良好應用,對我們后人來講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近年來在我們國家許多企業也得到很好應用,這就是即將所說的全面預算管理。
在部分管理者眼中預算是一項挺神秘的工具,也是大型企業才會采用的管理工具或系統。其實不然,就像制度管理一樣,不僅大企業需要制度化管理,小企業同樣需要制度化管理,只不過企業規模不同其制度體系繁雜度、完善度不同罷了。預算同理,企業規模不大期預算編制內容與體系的繁雜度的確有所差別,但其核心思想與編制流程及對企業經營所產作用卻大同小異。反而預算效果好壞與企業中高層經理人管理思想與觀念卻息息相關。
那么如何讓預算來規范企業運營,提升企業績效呢?筆者認為要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革新企業中高層經理人預算觀念
現代管理之父德魯克告誡管理者:預算不是一場數字游戲,而是圍繞戰略目標的設立而進行思考的過程。從此可以看出預算不是“表格+數字”,更不能簡單理解為預算就是財務部門的事。他需要的全員支持,尤其是企業中高層管理者的大力支持,方可保證預算管理系統發揮其作用。
2.確立預算在管理中地位
為什么在部分企業預算流于形式?有的企業將預算當作一項時髦的管理工具,看到別的企業上了預算項目,心理癢癢的,也就跟入上了預算管理項目(就好比前幾年的ERP管理信息系統一樣)。結果在企業內部預算一套、執行一套、考核一套,全企業進入數據戰之中。預算是企業戰略的軟著陸,是企業目標的細分與分解,預算的全部完成即企業目標成果的實現,也是企業戰略成功向前邁進一步。從此可以看出預算在企業中的管理地位,西方企業將預算作為企業內部的憲法,可見預算地位非同一般。
3.精心規劃、同步推行
預算的質量在于系統的規劃。好的開端即成功一半,預算要建立在精心規劃基礎之上,而不是游擊戰,想到哪做到哪。
4.預算與績效無縫對接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事事關己,成功不止”,這似乎是許多職員的真實寫照。為什么預算不能產生預想的管理效果,那是因為預算執行結果與執行者利益沒有關切,從而預算歸預算、執行歸執行、結果歸結果,此時預算結果當然就沒有質量。因此應將關鍵預算指標與企業績效管理對接,讓預算結果與執行者切身利益關切起來,效果就大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