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在2013年興起的時候,業內人士表示其或將顛覆傳統金融。現在三年多時間過去了,可以看到顛覆并沒有發生,相反,P2P平臺借貸危機重重,已經有近千家平臺倒閉跑路。互聯網金融以前提及的幾種形態主體全部改變了,概念也改變了,以前的提法是排除銀行、證券等傳統金融業態,但現在銀行、證券、保險是主體。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會長宏皓對此表示,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不是對立的,也不是完全不同的,它們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2016年傳統金融機構的互聯網化是發展的大趨勢。
互聯網金融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借助移動互聯網技術將過去很多沒有接受過金融服務的群體連接起來,通過移動互聯網提供服務,形成長尾效應,積累了海量用戶,產生了新的具有系統重要性的金融機構;二是移動互聯網滲透到社會底層,導致民間金融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相結合,產生了技術的外溢效應。
不可否認的是,銀行、證券、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在互聯網金融發展初期,被網貸平臺、第三方支付、眾籌等新興機構 “搶了風頭”,發展稍顯落后。有四個原因導致傳統金融機構在前期發展滯后。
一是路徑依賴。傳統金融機構已建立完備的金融服務體系,要甩開傳統機構進行創新有點難度。但創新的互聯網企業可以直接應用新一代技術,具有一定的后發優勢。二是用戶意識。在互聯網時代,用戶為王,傳統金融機構的“二八定律”根深蒂固,對于用戶的價值和如何真正挖掘用戶帶來的價值需要深入思考。
三是數據管理。互聯網時代提出的大數據觀念,是非結構化、多元的,同時也是實時動態更新的活數據。目前,很多金融機構的數據是孤立的,沒有連接起來,同時缺乏實時動態更新的能力。四是風險認知。傳統金融機構都是從駕馭風險中獲得利益,最后變成了絕對控制風險,導致風險管理能力有所下降。
2016年, 互聯網金融給傳統金融人帶來了很大刺激。壓力陡然而生。面對形勢的改變,不少傳統金融機構紛紛拋出轉型方案,傳統金融機構開始發力互聯網金融,擁抱互聯網。比如,中信銀行與百度聯手發起設立百信銀行,泰康人壽成立互聯網保險公司泰康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傳統金融機構正在以“王者歸來”的態勢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加速布局。
對于如何促進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化的轉型升級,傳統金融機構的見解各有不同。從證券行業來說,進行互聯網化是從經紀業務線開始的。“主要是做交易通道,賺取手續傭金的模式,這是最基礎的業務,也是公眾最了解的業務。互聯網其實初始成本非常高,但邊界成本非常低,需要有大量的用戶積累,后續才能有所盈利。”宏皓會長表示。雖然傳統銀行近幾年正在慢慢發生變化,但是過程不是很明顯。互聯網層面,銀行須在兩個方面有所變化,一是營銷推廣方式的變化,二是產品的創新。
在營銷方面嘗試轉變的還有信托公司。盡管信托公司希望擁抱互聯網,包括開通微信公眾號、推廣APP等,作出很多嘗試,但是受到嚴格的客戶身份識別監管條件的限制,在互聯網線上環節,只能實現信托的預約功能,簽約、支付仍在線下。目前,信托公司也在加強與監管部門的溝通,希望能夠通過視頻身份驗證或者遠程賬戶完成線上客戶身份識別的要求,這樣信托機構才能真正實現“互聯網金融”的營銷。
金融領域的互聯網化范圍擴大,從渠道變革走向產品設計與業務流程變革,從券商銀行領域延伸至保險領域。在保監會推動車險定價的市場化后,預計保險公司將加強與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此外互聯網可能成為保險產品實現精準營銷的重要渠道。
傳統行業泛互聯網化,數據的價值被逐步挖掘,并都在嘗試通過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的方式進行變現。(1)傳統企業借助O2O實現互聯網化,獲取獨特的用戶行為數據,進而嘗試通過互聯網金融、精準營銷等手段實現數據變現;(2)傳統軟件提供商通過打通企業級互聯網實現卡位價值的重估。
從銀行就可以看出來,無論用安卓手機、蘋果手機,都可以看到傳統商業銀行APP,一打開APP明顯感覺到幾個大的國有銀行在這方面去年有了很大的進步。APP里頭甚至小額的貸款在網上就可以解決了。特別意外的一個指標,銀行營業部的人都少了,這就是互聯網化的表現。
其次,最近商業銀行、銀聯跟蘋果公司合作,推出中國的蘋果支付,而且將來蘋果支付通過閃付一劃就可以支付了。顯然是國有商業銀行、傳統商業銀行已經開始非常重視移動支付市場。原來移動支付市場都被第三方支付交易量比較大。
從證券可以明顯看出,中國幾乎所有證券交易都是網上。原來賣基金都是通過銀行,現在很多證券公司、基金公司都推出自己的網上直接銷售基金產品。而且好多投資品種都通過第三方互聯網公司可以銷售。證券行業互聯網化也是進步很快。保險就不用說了。去年保監會又批了三家純互聯網保險,中國在保險的互聯網化走的非常快。基金行業、信托行業、消費金融去年整個互聯網化速度非常快,在這些基礎上這個報告今年就推出了金融機構互聯網化指數。
這說明傳統金融機構轉型互聯網,必須用互聯網的思維。如果不這樣,你就很難真正運營好互聯網的平臺。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會長宏皓表示,傳統金融機構互聯網化最重要的是招到有實力的人才,符合互聯網規律的考核方式是發展的保障,這些才是根本。目前,很多企業很難招聘到復合型專業人才。
據悉,2016年3月26日舉辦 “中國互聯網金融與產業升級領袖人才培養計劃(高級)”開班第四課《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品牌打造》。《互聯網金融時代的品牌打造》課程內容設置包括指導會員單位在新的經濟形勢下,企業如何進行品牌打造,并獨樹一幟引起投資者的關注在內的豐富內容。對于企業品牌的打造。隨著互聯網金融《指導意見》出臺,行業如何規范發展已經成為政府、企業所關注的焦點,行業需要一位領路人為其指引今后發展的道路,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不斷成長,現已有1350家在線注冊會員,會員規模龐大,實力雄厚。協會每年為行業健康發展輸送大量復合型專業人才,被譽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黃埔軍校”。四門專業課程包括《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應用》(內容涵蓋2016年互聯網金融企業轉型升級落地方案)、《互聯網金融時代商業模式的重塑》、《互聯網金融的風險防范與應對策略》、《互聯網金融企業的人才培養》。專業的人才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
未來傳統金融與新興金融相互融合是大勢所趨,傳統金融互聯網化的過程在未來將進一步演化提升,形成日趨豐富的創新空間與市場機遇。中國互聯網金融將成為在全球范圍內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重要力量,不僅限于提供互聯網技術服務與產品設計,還將在提升中國金融資源的全球配置能力中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