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這個微利時代,中小型企業由于管理成本過高,企業產品競爭優勢消失;通過實踐證明,無數企業由于管理層級設置過多,而造成無法統一指揮、內耗嚴重、生產效率低下,嚴重制約了中小型企業的發展。要解決這個瓶頸必須要簡化管理層級,消減臃腫的管理機構,降低管理成本及費用。
中國人不是不懂管理,而是不會轉化和應用管理。改革開放以前的生產隊管理法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生產隊管理法在我國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以前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其優點管理簡單化。主要體現在管理統一性、靈活性、層級少、管理成本費用低,效率高的特點。
過去一個生產隊里有幾百號人,基本上一個管理團隊只有一個隊長,兩個左右副隊長、一個會計、一個保管、一個出納。而現在一個幾十個人的企業就可能會有十多個管理層,幾百號人的企業就可能會有好幾十個管理人員。這樣不但不便于統一和落實各種經營計劃,反而還會形成機構臃腫、溝通協作困難、內耗增加、執行力下降等問題。
中小型企業在借鑒生產隊管理方法時,必須要提升管理者個人的綜合能力水平。只有提高管理者自身管理的綜合能力,才可能通過借鑒生產隊管理模式,來降低層級管理復雜化、降低企業生產成本與費用和提高生產效率。
另外一點,很多曾經歷過生產隊時代的人,現在自己辦企業卻不知道如何去管理。主要是沒有學會轉化和應用,在任何時代,管理的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古人就認為,國與家的管理是一個原理。同理可得,家與企業的管理也是一個原理,企業與生產隊的管理也是一回事。只是產業結構不同而已。
因此,中國企業要結合自己特點,學會應用我們曾經熟悉的管理方法,借鑒精細化理念,完善本土化企業管理,形成獨特的企業高效管理方法,從而提高中小型企業的競爭能力。
。(此文章為引用文章,文章來自五行管理學創始人,中國本土化管理學之父——寇北辰老師網易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