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聊“聰明”
程曉華
2016-05-06
昨晚跟幾個朋友在南山腳下喝酒閑聊,搞物流咨詢的孔令華老師提到“聰明”一詞,引發了我的一通議論。
我說,“聰明”有啥用?
至少,很多人認為的“聰明”是沒有用的。
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我們校長舉過一個例子,有個孩子因為學習實在是太差,而且整天調皮搗蛋,學校決定讓他退學,結果家長找到校長說,其實俺家這孩子從小就非常聰明,就是不知道學習。
校長就說,這么大的孩子了,連學習都不知道,“聰明”從何談起 ?!
無數小時候看起來很聰明的孩子,為什么長大后,啥也不是?
可能是太聰明了,聰明的不知道學習。
而學習,則是一輩子的事情,無論“聰明”與否,只要肯學,最終是會真正地聰明起來的。
一時的聰明,是沒有用的,“傷仲永”的故事大概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這是個人的聰明問題,近幾年,我還發現,企業也存在著一個所謂的“聰明”與“不聰明”的問題。
尤其是在互聯網+,工業4.0,大數據等大行其道的今天,誰都可以張口閉口大談特談“智能化制造”,但似乎是沒有一個人能夠說清楚到底什么是“智能制造”,因為沒有人看到過這個東西,德國人也不知道,海爾人也不清楚,但是,德國人、海爾人,尤其是德國人,說完了人家就默默地干、認真地做,跟我們有“世仇”的日本人,更是一直都只做不說,這才是真正的聰明。
我們中國人到目前為止,還是連電飯煲、坐便器,還有那個“套套”,都要跑到日本去瘋搶,這說明了什么?
互聯網不會讓人更聰明,甚至會讓人變得更加愚蠢,因為看起來,什么信息、什么東西,幾乎都可以讓你手到擒來,于是,“獨立思考”就不再時髦,人腦就開始退化了。
電腦的發明,讓我們不會寫字了,過去所謂“提筆忘字”,但現在呢,連筆都不提了。
Kindle、Pad、智能手機等都可以讀書了,于是人們不再喜歡紙質的書籍了,于是,“深度學習”就慢慢地被人們淡忘了 – 知道的越多,就越是不深,皮毛而已。
MRP、MRP-II到ERP的出現,讓我們發現,很多做供應鏈管理的人,其實是沒有自己的大腦了,看起來很多人懂點(ERP)技術了,但其實是你忘記了,“供應鏈管理,一半是技術,一半是藝術”。
從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MRP開始登陸中國大陸,到現在的ERP,甚至是ERP+互聯網+,幾十年過去了,有一句話就從來沒有被真正實現過,那就是,“上了ERP就能解決庫存與交付問題”。
這是供應鏈管理,有史以來,最大的謊言,但可惜的是,到現在還是有很多企業在熱衷于更換ERP,從金蝶到用友,從BAAN到Oracle,再到SAP ……
瞎折騰!
司機還是那個司機,人還是原來的人,做法(流程)還是原來的做法,本來是開拖拉機的手,開上寶馬,你的駕駛水平就提高了?
ERP其實并沒有讓企業真正地聰明起來,至少我們看到的很多企業是這樣的。
今天,這個謊言還在愈演愈烈,“TOC(約束理論)可以解決企業幾乎所有的問題”、“精益生產……六西格瑪
……”、“互聯網+智能制造 ……”等等,等等 ……
人類與猴子的唯一區別在于,人可以利用工具,因為人類發明了工具,包括一些新的思想、方法論,這些都是好東西,是人類不斷進步的象征,但是,任何事物,向來都是有利有弊,當我們被那些“利”所蒙蔽了眼睛的時候,“弊”就開始慢慢地發揮作用了。
作者程曉華先生,《制造業庫存控制技巧》(中國財富出版社)第1、2、3版著作者;《制造業庫存控制技術與策略》課程創始人、講師,全面庫存管理咨詢獨立顧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