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安徽省黃山市田家炳實驗中學一位高三女生發表長微博:因自己是Les被班上三位男同學下春藥,隨后女生父母要報警,而三位主謀男生卻繼續威脅要用砒霜下毒。
田家炳實驗中學這一事件的發生,暴露出我國現行高考制度下,學生一旦進入高三,便萬眾矚目,立即成為學校、家庭、社會三方的“重點保護對象”,而這種“保護”和“關注”行為的具體表現則主要是對學生施加各種各樣的、有形無形的壓力。同時高三學生面臨著高考的激烈競爭,面臨著出路的選擇,繁重的功課、頻繁的考試,不堪重負,使其經常體驗到更為廣泛的內心沖突和壓力,必定會產生各種心理障礙。這些心理障礙如果得不到及時的疏導和消除,不但不能以一種健康的心理進行復習備考,影響高考水平的發揮,甚至還會釀成悲劇。下面來看看高三學生會有哪些典型的心理困擾。
信心不足,對自己能力懷疑
一 些同學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就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出現這種情況是由于沒有樹立正確的歸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書中 說:“事實上,每一個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為我們發現我們所處的現狀都是可以進一步改善的?!睆倪@個意義上說,自卑也可成為一個人進步的動力,人生正是在對自卑的不斷超越中而漸入佳境的。
但是,持久的、過分的自卑感則容易造成心理疾患。
厭倦枯燥的學習生活
在高強度的學習生活促使下,許多高三學生的個人興趣愛好被壓縮到了極致,以至于其將絕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學習生活上,這種高強度的學習不僅讓學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勞(緊張、頭痛、 記憶力下降的現象不斷出現),更重要的是使得當前的高三學生對于一切生活都表現得不耐煩,甚至是抵觸。有的學生開始厭倦這種周而復始的枯燥學習生活,有的 甚至有了“厭世和輕生的念頭,覺得人生毫無價值”。據統計,全國幾乎80%以上的學校一到高三就取消了美術、音樂、科技課,有的學校甚至將體育課也停了, 使學生對高三的學習生活厭倦到了極點。
不能正確對待競爭,人際關系緊張
高考帶給很多學生一個直接的影響就是人際交往問題。社會大環境現在也充滿了競爭與挑戰,高考制度則提前把朝夕相處的同學們推到了競爭的風口浪尖上。許多高三學生把自己的伙伴們都想象成了假想敵,刻意保 護自己學習的情況,有了“間諜”的特質:一方面,可以隱瞞自己的學習進度、學習方法及學習資料;另一方面,又非常想知道自己的“競爭對手”們學習情況,希 望對自己的學習有促進作用。這或多或少地影響了他們本來就很微妙的情感。同時,長期生活在應試教育制度下,家長們和學校過多地注重學習,不重視孩子們與人 交往的能力培養,都會影響到孩子們正常的伙伴關系。
在學校的特殊情況下不能有效地宣泄,所以,他們回家就會與的父母較勁,表現得暴躁、易怒,情緒變化大。很多時候,爸爸媽媽還不知道怎么回事,孩子就已經非常憤怒了,而父母卻很茫然,導致家庭氣氛緊張。
反向行為頻發
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承受的壓力過大,加之進入高三后學生們不喜歡將自己的真實想法與他人分享,導致各種不滿的情緒逐步積聚在學生的心中,這時的學生通常特別容易被激怒,許多看似正常的一些小事和很小的矛盾糾紛都可能成為同學間大吵大鬧甚至打架斗毆的源頭和學生暴力行為的導火索,就連一些過去表現冷靜、溫順的學生,在進入高三階段有時也會“性情大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