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爾奇帶領GE進行轉型長達十五年,靠的是一個理念:所有事業部都必須成為所屬領域的第一名或第二名,否則就得整頓、裁撤或賣掉。然而,1995年,就在內部主管訓練中心的課堂上,一群中階主管卻告訴韋爾奇一個震驚的訊息。他們說,韋爾奇的這個愿景,正在扼殺公司成長。事業部主管并未競相追求成長,反而玩弄手段、窄化市場定位,以便成為所屬市場中的龍頭,公司因此失了許多機會。面對這個當頭棒喝,韋爾奇的因應對策就是修改想法。不久,他提出一個新宣示:每個事業部應該以市占率不及10%的領域為目標范圍,并投入創造力和精力,找出吸引顧客的創新做法。韋爾奇表示,1990年代后期,GE能享有兩位數的年增長率,都要歸功于這一做法。
GE是世界最大教導型組織
這個故事具體說明了教導型組織的良性教導循環。在教導過程中,身為良師的韋爾奇,同時也從學生那里學到寶貴的實務信息,這使他跨越思考局限,進而傳授新的想法。這種互動不但是GE過去二十年成就輝煌的重要原因,也將使它繼續維持全球最有價值企業的地位。韋爾奇留給接班人伊梅爾特的是一個世界級的教導型組織。在這里,人人教導并學習,因此日益聰敏睿智。伊梅爾特本人正是這個教導型組織的杰作,他也相信,GE領導人的核心競爭力,就在于成為優秀良師。成功制勝的領導人都是良師,成功制勝的組織也會鼓勵教導,這種組織是被有意地設計成教導型組織,所有經營流程、組織結構及日常營運機制全都建立在促進教導。更重要的是,成功組織的教導模式獨具特色,是一種雙向甚至多向教導的模式。整個組織里,各層級的“教師”與“學生”彼此教導與學習,構成一種良性教導循環,激發更多學習和教導機會,也創造更多新知識。良性教導循環讓成功企業的員工日益聰敏,更有凝聚力和活力。
要在組織內創造知識和凝聚力,關鍵就是不斷擴張、螺旋狀的良性教導螺旋。這種相互教導的模式,帶動越來越多的組織成員加入,也在促使人員合作的同時,進一步創造知識。
教導型組織是為了培養領導人
創造教導型組織的主要目的,是為組織培養領導人。領導人的特質,就是要能聰明思考和行動,又能教導其它人。公司要在市場競爭中制勝,領導人必須能認清顧客需求,并快速而有效地滿足他們。為了要成功不墜,領導人還必須教導其它人成為領導人。
這意味擴大教導范圍,讓組織的每個層級、每個人都提升領導能力。這也意味打造培養新一代高階主管所需能力的養成管道,是企業長存的關鍵。